2023年“退火”:宋冬与尹秀珍双个展

上海玻璃博物馆

活动时间:2023-04-29 至 2023-10-08

活动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长江西路685号

202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将为广大观众带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作为享誉全球的重量级艺术家,宋冬和尹秀珍一起参与和见证了过去三十多年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他们的作品,各有其美学框架,但都关注极速发展变化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个人情感、记忆和命运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此次展览项目是宋冬、尹秀珍首次以玻璃为首要核心材料进行创作,对材料所包含的哲学及社会意义的进一步探索。同时,宋冬、尹秀珍、宋儿睿一家三口将再次携手,带来合作展览《筷道:品光》。

退火不退火

To Be or Not to Be(Tui Huo Bu Tui Huo)

霓虹灯、钢板、控制器

Neon lights, steel plates, controller

2018-2023

《无知》玻璃出版物(局部)

Ignorance Glass Publications

铸造玻璃及窗空间

Casting glass, window space

2020-2023

宋冬个展《退火不退火》围绕“退火”概念进行延伸,重新思考“退火”/“不退火”与“因”“果”之间的关系。室内展览空间中的四组作品《无知》《无量》与《无要》深入探讨、表达玻璃的精神性,作品“因”“果”相连,互为转换,有头无尾。户外霓虹灯装置《退火不退火》则将“文字”提炼为“图像”,通过不同速度的闪耀节奏产生不同语义和模糊表达,提供观者再创造的可能性。户外作品《无痕》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概念,鼓励邀请观者加入其中,用毛笔蘸水在喷砂玻璃上自由写绘,使之成为吸收自然和各种公众创造力的平台。

尹秀珍展览现场

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局部)

108 Breaths at the Shanghai Museum of Glass

灯工玻璃,收集来的衣服,108口气

Lampworking glass, collected clothes, 108 breaths

2023

尹秀珍个展《涟漪应力》关注宏大叙事下的个体经验和微妙感受,同时对材料提出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涟漪应力》不仅是一个展览,实则是一个个生命记忆的载体。极大体量作品的《大喇叭》与《潜喉》色彩独特,该色彩是由尹秀珍独创的“修真粉”,置于内外墙肉感十足的作品将空间变成了有机的生命体。作品《泪器》中每件玻璃器相差一公分,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组,在此静默空间中思考、冥想甚至哭泣。作品《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邀请了108位参与者留下“一口气”与收集来他人衣服相结合安置在原本建筑的通风口中。展览同名作品《涟漪应力》展现了不同的力相互作用、角力,哪怕表面波澜不惊,水底之下都是激烈碰撞形成了全新的生命图景和精神交汇,并终将不可遏制地在水面之上绽放。

泪器(局部)

Tear Instrument

灯工玻璃

Lampworking glass

2021-2023

宋冬、尹秀珍和女儿宋儿睿也再次合作《筷道》,提出《品光》主题后三人互相保密,各自创作,直到展出前才了解对方的创作。《筷道:品光》是此次项目的核心,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一特别的合作方式,用自身微弱的“光”照亮他者,他者的光亦能照亮自己。在该项目中,宋冬将发起招募观众拍摄以“光”为主题的影像,置于作品中共同展出。期望大家都能带着自己的“光”,参与的人越多,光芒越盛越不同。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尹秀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了她的当代艺术实践,她的作品具有实验性和多样性,把不同人的经历、记忆和时代的印痕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并对材料进行反思和实验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形态的艺术创作。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影像、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并在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举办过个展。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集,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之后的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被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博物馆、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日本森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M+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重要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宋冬,1966年生于北京。1989 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宋冬从早期的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宋冬的作品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策划和戏剧等多个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用“无界”的理念进行创作和生活。先后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等众多国际艺术展,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地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曾获得光州双年展大奖、CCAA 中国当代艺术奖杰出贡献奖、AAC 年度装置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M+ 艺术博物馆、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等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关于退火

“退火”是玻璃艺术创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也是玻璃最终成型的关键所在。炙热的熔料在上千度的温度下被塑型,随后经过加热- 保温 - 慢冷 - 快冷四个退火步骤,使其减缓冷却速度的同时降低玻璃的永久应力。过程中变化种种虽可控,但亦有天数。期间,结果的未知性和偶然性也带给玻璃作品不可预知的宿命,令人着迷。“退火”既充满不确定性又具有无限可能,故上海玻璃博物馆当代艺术项目以此为名。如同退火工艺之于玻璃创作的不确定性。

自2015年开始的“退火”项目邀请不同的当代艺术家从各自视角出发,利用玻璃的强大可塑性,不断挑战这一材料的边界,为观众和业界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将玻璃的无限可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红武财神」
¥ 34
非遗版画「床公床母」
¥ 34
非遗版画「癞龙之神」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