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粮与玫瑰》,凌健,布面油画,200x190cm,2025
在破碎与重构之间
凌健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后,近些年他再次开启了自我艺术创作的重构。在面对当今现实的背景下,他的创作提出了许多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这些话题涉及时代性、社会性、科技对艺术与人性以及未来的影响。从创作的轨迹来看,他所表达的并非仅是思考,而是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现于作品之中。尽管画面的视觉效果发生了彻底的变异,但依然保留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展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绘画领域,呈现出当代艺术界中矛盾意象的诗意,以及新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东西方元素的混合体。
《干粮》,凌健,布面油画,200x190cm,2025
《干粮》《瓷心》《辟谷》等系列作品,完成了对后当代时代精神图景的考古式解构。其创作思想如同一串断裂的密码,在物质与灵性、禁锢与释放的永恒张力中,搭建起通往集体潜意识的镜面回廊。
《辟谷》,凌健,布面油画,100x80cm,2022
物质炼金术
《干粮》中,宇宙中闪闪发光的霉变压缩饼干阵列,与《粉红炸弹》里糖霜包裹的炸药形成互文。生存必需品被转化为精神极度匮乏的数字能量,埋藏在甜蜜的伪装之下,暗藏毁灭的阴霾。这种对消费主义社会的双重解构,在《屏幕的烛光》中达到戏剧性高潮——数字篝火在LED丛林中徒劳摇曳,像素化的温暖终究无法暖和赛博格的手掌。
《屏幕的烛光》,凌健,布面油画,200x190cm,2023
肉身圣殿
《瓷心》系列的物体下,流动着朱砂绘制的血管纹路,暗合《袈裟》中金线刺绣的神经脉络图谱。当3D打印的《象牙塔》内部生长出血肉状的菌丝时,《透明体》中悬浮的人类胚胎标本与硅晶片共生,艺术家以近乎残忍的诗意质问技术崇拜时代中肉体凡胎的宿命。
《光环》,凌健,布面油画,200x190cm,2023
《光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神圣象征,而是心中希望的凝聚,或物质折射拼接的发光体。像胶囊空腔闭环一样,它封印着现代人的焦虑样本。《温暖的花朵》实际上是冷冻在液氮中的转基因玫瑰,在绝对低温下维持着盛放的假象。这种对“温暖”概念的戏谑重构,在《明珠》中得到了镜像呈现——美的外壳包裹着文明的病灶。
《明珠》,凌健,布面油画,190x140cm,2023
禅机与暴烈
辟谷还是断食,因语言的定义而创造出不同的境遇。这种对数字时代精神修行的悖论式演绎,与《屏幕的烛光》形成了残酷的对照:我们既渴望数字戒断,又恐惧脱离信息脐带后的存在性窒息。
《瓷心》,凌健,布面油画,190x140cm,2024
在这些充满对抗性的意象矩阵中,他并不提供救赎方案,而是将文明进程中的精神创伤标本化,让观众在《瓷心》的裂缝中窥见自己的灵魂釉色,在《粉红炸弹》的倒计时中听见集体无意识的嘀嗒作响。这种创作思想,实质上是在全球化的废墟现场进行招魂仪式,通过破碎与重构现实与虚拟、物质与精神的交织,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水调歌头-镜中月》展览现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1
凌健
1963 出生于中国山东
1986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学士学位
1987 生活旅居于欧洲
2006-至今 生活、创作于北京、香港和柏林
个展
2019 凌健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
2017 凌健个展,Fabien Fryns Fine Art,马贝拉,西班牙
2016 故鸟之鸣,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
2015 自然链,凯尚画廊,纽约
2014 大脑与心脏,Gana Art Gallery,首尔
2012 古典-新水彩,Hadrien De Montferrand 画廊,北京
2011 水调歌头-镜中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0 水调歌头-镜中月,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9 回到北京,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
2008 紅色的種子,DF2画廊,洛杉矶
表面-变调,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
2007 最后的理想主义,Volker Diehl画廊,柏林
过眼云烟-凌健油画作品展,少励画廊,香港
2005 凌健个展,艺术博览会,阿姆斯特丹
中国人的梦想,Artiscope 画廊,布鲁塞尔
2004 完美无瑕,Van der Straeten画廊,阿姆斯特丹
2003 高尚,北京四合院画廊,北京
2002 亚洲时尚,亚洲震荡,普鲁斯.奥科斯画廊,柏林
芬芳的涅槃,梵德施泰德画廊,阿姆斯特丹
艺术形式,国际艺术博览会,柏林
2000 私人旅行,普路斯.奥科斯画廊,柏林
艺术形式,国际艺术博览会,柏林
1999 时间轴,汉堡国际艺术,“KB工厂”美术馆,汉堡
爱尔兰泰紫伊尤艺术中心奖学金
1997 劳和特画廊,汉堡
1995 录像装置,白色空间画廊,汉堡
1993 施文德画廊,法兰克福
1991 劳和特画廊,汉堡
1987 绍恩廷画廊,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