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作为一种意义存在时,往往超越了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而作为中介则显现其主体与其背后的世界。以“象”作为表现媒介,映射出“心”的无限可能性。“心象”中的作品和画家的绘画过程,将画家的本我,反映给了自己,同时反映给了观者,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自我投射与重新认知的过程,更是通过象征和表现的语境再现了真实生活的诗意、欲望、记忆、反思。当下的我们,恰恰需要感受这种中间地带,感受作品在心象与现实的反射错位中,对本我与周遭,现实与梦幻,人类与动物的真挚情感。
此次展览囊括了冯东东多维创作的作品,其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画家早期至最新作品。在画种跨度上,从人物、花鸟,到山水;从工笔、水墨、没骨到线描。每一件作品都在讲述画家不同状态的显象,展现着对自我与世界的持续探索。冯东东是一位拥有写意精神的人,他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完美孜孜以求,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日复一日的耐心深耕形成了独立的精神领域和艺术视角,在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关照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尺度,也造就了属于他的心象语境,刷新了中国画感知的视觉经验。
冯东东不断地在寻己思远中用自己的理解去营造一个想象中的画面世界,在这个画面世界中有着他对自然和东西方艺术的所有理解。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两套系统,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和平衡,并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创作。冯东东的创作很像植物生长,在不同的阶段会自然分叉,逐渐丰茂起来。他很早在工笔人物里摸索出一套自己作画的方式、方法,包括材料和语言,也包括有关将体验转换成画面的表达能力。接着,拓宽这套方法的覆盖范围,涉及不同的题材和材料。后来这套方法延伸到花鸟和水墨系列作品。可以说,无论是绘画的形式语言,还是绘画的观念延宕,冯东东都已经成功地确立了他自己独有的、自足的一套体系。
画家冯东东的创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同时汲取西方艺术史的元素。他的作品无论工笔还是水墨,均意在洞察其中的深邃之处,揭示着人与自然之间互为维系的关系。冯东东作为一位新时代的画家,如何用体悟的绘画语言和方法展现心中的意境空间,如何用面对自然与东西方经典的姿态去表现心中的画面,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他的工笔人物画强调绘画中的耐读性,巧妙地利用形象和色彩,营造出了充满浓厚诗意的氛围,使得形象在空间中都带着若隐若现的趣味,不停地感染着我们心中的那份悸动。我们就在这样的墨色挥洒中体会到作者想带给我们有关空间的转换与时间的流动,最终在追求完美的幻觉语境中感受到属于他的风雅与意蕴。冯东东在宣纸上精心创作的水墨作品,其本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展现出突破框架的视觉与独特的艺术气质。创作时,他倾注极强的专注力,不知疲倦地探索,在叠加的笔触中释放精神,追求水墨语言和中国画材料本身的张力。因此,他的水墨作品成为冥想状态下的产物,既有可追溯的根源,又与当代审美理念契合。通过对人物脸部微表情审慎、思辨地处理,既抵达了主观的真实,又超然于客观的尺度,进而深刻地表明了一种非常主观真实的存在。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无须在意画面中可能对人物所设定的文化空间属性,可以更加自由地将自我“带入”充满情绪氛围的臆造空间中游观。这些作品特别注重文化的时空意识在浪漫的想象中经营着画面美学的布局与空间转换,以自我内心的状态映射了对当代文化精神最深切的抒怀,于丰富的笔墨调性中表现了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
冯东东试图创造一种源发自传统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时空意识和画面语言秩序,凭借他敏锐的直觉和感官,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世界,不断尝试着古人的的绘画语言和经验,将个人化的观察方式、表达方法和绘画工具,注入不同的绘画题材中,构建自己的空间语境。在与传统与自然共时、共创、共融的存在关系中,用独立的感官去塑造和递进绘画的创新。
诚挚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带给观者更多的文化认知与艺术体验。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张楠木
冯东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十届美代会代表,作品参加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作品展,并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级展览获奖。
春-悸动 120x14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盛世芳华 231x174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淡香 46x5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落月 66.5x131cm 纸本设色 2025年
空谷留香 240x84cm 没骨纸本 2024年
不染尘 175x95cm 没骨纸本 2024年
幻云宿月 138x68cm 没骨纸本 2017年
晌午之三 137x68.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晌午之四 137x68.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曲水流觞 70x35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水墨幻像之一 184x49cmx3 纸本水墨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