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莫隐&吴文才双个展

时代空间(厦门)

活动时间:2025-04-20 至 2025-06-20

活动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668号海翼大厦1F

夜梦有书在架上发出紫色幽光,取下一看,是鲁迅的《故事新编》,随手翻到《奔月》,梦醒。找到此书,已然落尘,上次翻阅不知何年,但感觉犹在,便如当下,于莫隐的画作和吴文才的雕塑并置营造的场域中散发出的梦幻气息,何尝不是将观者从现实引入幻境,如渡东海登上瀛洲岛,又在登岛的刹那恍惚起来,不知今夕何夕。

竹语 135×100cm 布面油画 2018

桂林山水滋养了莫隐,漓江流经之处,每一座丘陵都可能是瀛洲,散点透视的漫游之境也曾震撼大卫·霍克尼。竹子虽为家乡寻常风物,却在北京创作时浮现出荒诞、矛盾的异化特质与魔幻色彩,莫隐以竹为语,空定坚韧,通天透地,借此重构世界观。竹子作为中国形象的喻指,其表现与表达,自然而又超然。竹意通古,氤氲弥漫苏东坡文同王阳明郑板桥等诸君;竹子亦通往不可知的未来,笔直或者弯曲,背景多是浩瀚星辰。譬如从《竹园》到《竹帘》,竹子乃是莫隐穿过现实抵达幻境的脉络与途径,蔓延生长是其美妙的宿命。

莫隐 竹帘 40×30cm 布面丙烯 2024

湛江的雷州半岛则是吴文才的“瀛洲”,百越南境的古老遗韵以神话的方式在其雕塑作品中显现,或许吴文才也曾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但其内敛有度的手法将力量感以不经意的唯美方式流露,即便是《心向自由》的泳跃也是抒情式的温和。《静曦》所示,海螺姑娘似在梦中待醒,或将如陶渊明笔下的“白水素女”那般迎来神话介入现实的时刻。幼时趴在长辈膝上听过的海底仙境故事是吴文才的创作蓝本,根植于家乡的浪漫主义情怀,生动构建属于吴文才的瀛洲风貌,一螺转身细思量,青黛回眸见真情,如此这般,繁衍不息。

吴文才 心向自由 43×19×58cm 青铜 2022

莫隐的画作,隐隐约约于世间,提纯异化之风雅,幻如仙境;吴文才的雕塑,既见家乡情结,又显其神话渊源。两种瀛洲幻境交织,两种叙事结构相互抒情,彼此烘托映照。李白有诗: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借艺术谈瀛洲,便找到了一个通道,通往桃花源,亦通往一切与世有别的东海仙山、昆仑墟、太虚幻境、理想国和伊甸园。也是李白的诗: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一瞬间又将仙神幻意拉回现实,微醺之际,仿如东风吹绿日常,不知不觉身心陶然。

吴文才 静曦 40×28×52cm 青铜 2019

莫隐 帘 40×60cm 布面丙烯 2024

莫隐 晚霞 50×60cm 布面丙烯 2024

莫隐 彩竹 60X50cm 布面丙烯 2024

莫隐 竹 40×30cm 布面丙烯 2024

莫隐 竹石图 150×60cm 布面丙烯 2022

莫隐 太湖竹石 220×150cm 布面油画 2020

莫隐 秘境 120×50cm 布面丙烯 2025

吴文才 遇见 42×23×78cm 青铜 2020

吴文才 观游鱼 26×16×72cm 青铜 2020

吴文才 金贝 22×15×66cm 青铜 2019

吴文才 暖春 25×20×73cm 青铜 2019

吴文才 机 20×15×77cm 青铜 2018

莫隐

毕业于华南师大与中央美院油画系;现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国家青苗画家,工作学习于北京、澳门;作品广受美术馆与私人藏家喜爱与收藏。

个展

“瀛洲”,莫隐&吴文才双个展,时代空间,厦门(2025)

“竹韵时空”,莫隐个展,子阳画廊,北京(2024);

“寻隐者不遇”,睿德轩艺术馆,北京(2023);

“大道之行,莫隐无名”,莲美术馆,杭州 (2019);

”仿佛若有光”,桃风羽涵艺术空间,北京(2018);

“时间隐记” , HAS画廊,北京(2016)。

吴文才

1987年出生于湛江

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广州雕塑学会理事

现为自由创作艺术家

创意推荐
棒棒糖少女
¥ 20
非遗版画「大黑天神」
¥ 32
非遗版画「虹神虫龙」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