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拾空间将于11月18日推出艺术家杨婉首次个展“幻象”,此次展览将呈现杨婉自2016年以来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布尔斯廷的著作《幻象》如同一个不幸的预言:在该书出版的50多年后,无论是川普还是抖音,都证明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伪事件和幻象无所不在的年代。最后发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会一直生活在幻象与真相不分的世界里。“海浪”是杨婉的“幻象”,这既是一种与现实的逃离,也是一种自我编织的防护网。在不断重复性的绘画海浪的过程中,杨婉逐渐与日益混乱的外在世界和解,与此同时她也希望观者能发现她在画面中所留下的痕迹(海浪),并可以唤起他们心底的某种记忆。
幻象海浪(局部)
凹曲面木板丙烯
幻象海浪 no.2(局部)
凹曲面木板丙烯
在展览中,杨婉试图与不同时期的“自我”产生对话。创作上她会根据自身需求而选择绘画材料,当想要拉近与观者之间的的距离,并唤起每个人内心的感知时,她会通过纸本铅笔的方式去完成——内部空间展示纸本作品《温柔的黑色》与全新的《白日梦》系列;大尺幅的木板丙烯及大理石粉则是她想阐述某种相对严肃的观点时的选择——外部空间所呈现两组同等尺寸的双联画《幻象海浪》与《天空》。在杨婉看来,不同行动的张力对于画面是有着不同的影响,无论是木板还是纸本创作,这些横跨多年的作品之间所产生的“共同对话”能完好的表现出了她的创作核心——“自我”。
浪将起 no.2(局部)
布面丙烯
当聚焦于创作本身,绘画性类似于一种功能,是创作者从中去做选择,服务于自我意识的表达。这就如同纸本对杨婉来说是一种很亲密的创作方式,这种真实的、日记般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其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时不时所产生的“计划外”的画面,是让杨婉不再拘泥于“怎么画”,而是转变为该去如何表达当下的我,探索的方向是我为何会成为当下的我,以及我与周围的关系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我,“我”才是创作的内核。在这里,杨婉是把自己放进时代中,回顾过去与未来,在一个个的画面里呈现出一片“时代”的缩影。
白日梦8(局部)
纸本彩铅和水彩
白日梦10(局部)
纸本彩铅和水彩
杨婉
出⽣于1992年,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2017年毕业于麻省艺术学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前⽣活⼯作于上海与旧⾦⼭。个展:2023,幻象,叁拾空间,北京。品牌合作:Coach,H&M,席梦思,IMM尹默,Artauk,华为,极米。
艺术家的作品即是其世界观。杨婉相信艺术的启发性和预知性。艺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着人们的⽣活,并雕刻着未来。感知力是她创作中的基⽯,绘画是其身体的延伸。并且绘画过程中的物质性,于杨婉而言,是创作潜意识中最本质的存在。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未携带着一字一句,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是谁。然而在日后漫漫岁月中我们其实一直在寻找“我是谁”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