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经典的视觉元素,「盒子」从结构和造型上为观看塑造了一个空间的表面,它是日常容器,是研究样品的展示柜,也是「薛定谔的猫」中揭晓量子运动状态前最受瞩目的标志物。同时,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盒子在早期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抽象的空间意义,使它成为了能容纳美貌、情绪、品德等抽象价值的神秘载体,成为比其内容物更令人瞩目的「潘多拉魔盒」。
在张皓言基于影像考古所进行的一系列创作实践中,他将「盒子」从日常容器,到被定义为「拥有不确定性的神秘空间」的过程,总结为「盒子」对于塑造视觉规则和观看心理的过程:观者的注意力被具有神秘色彩的「隐藏空间」牢牢吸引,进而带来一种固定、直观却又令人玩味的观看模式,成为延续人文主义精神不可或缺的框架——画框、舞台和荧幕亦成为「盒子」的延伸,它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观看方式,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盒子系列(Umbrageous Box)」作品的开端。
张皓言(b.1996),出生于山东淄博,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张皓言的创作涉及绘画、影像、写作等多重媒介,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多重经典荧幕形象的考古,将艺术家个体经历、流行文化与全球化 / 去全球化的社会现实相杂糅,通过展现角色完整性,并借此创作对象还原至其同时期的社会情境中,以此让观者重临历史现场,也线性的将历史内容和个体记忆得以进一步的扩充和修补。
近期个展 / 群展包括: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Global Citizens-Asia」, The Shophouse, 香港,2023;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弥金画廊,上海,2022;「一片盛大的记忆」,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上海,2022;「大地边缘的人,狂醉中空想」,弥金画廊,上海,2022;
陈鋆尧(b.1995),独立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兼职研究员,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2020 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实践和研究关注于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曾作为主要发起人组织筹办首届未来策展人论坛(西岸美术馆,2023),获得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年度学术会议资助(2022),策展方案入围2022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其论文和研究项目《产业转型与策展思路介入下的城市再生——以深圳大芬村为例(Urban Regeneration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ratorial Ideas, A Case Study of Dafen Village, Shenzhen)》入选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与发展国际会议(2021)并发表于跨学科期刊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他曾与国内外多家当代艺术机构和画廊合作,并为多家媒体和艺术家撰写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