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杜艺术中心(KWM Art Center)荣幸地宣布,2023年7月15日,由朱彤老师策展的“行者“——艺术家王中军个展将在金杜艺术中心开幕。
The Painter's Monologue
“画家应该被宇宙看透,而不要指望看透宇宙。我静候着被从内部淹没。我画画也许就是为了重新浮上来。”-安德莱·马尔罗
时隔两年,艺术家王中军带着自己的新作再度回归大众的视野之中。在跨越边界、艺术表达不断发展的当代艺术领域,王中军的艺术之路蕴含着对自己多重身份的探讨以及独特的个人经验。本次展览展示了王中军近年来在绘画领域的全新思考,他将抽象与具体、短暂与持久的时间无缝融合,拥抱流派之间的极限空间,并以此邀请观众成为艺术叙事的参与者。
王中军艺术哲学的核心是对图像、时间性和艺术史经验细致入微的探索。梅洛·庞蒂曾强调“视觉是行动”,艺术家以现象学的视角,捕捉着视觉“存在”的短暂行为,在他的作品中交织了多层次的记忆、感知和情感,他通过对身体的描摹,在错综复杂的视觉隐喻和充满符号中,带领人们思索生命本体的议题,以自我和本体世界的现实结构,通过让观众沉浸于他对人类形态的微妙渲染,使得个体对自己肉体存在的认知有了艺术感官层面的转化。 他在画布上使用了或细致或粗旷的线条,唤醒人们一种触觉存在感,引领观者在无限亲密的层面上与其描绘的对象构建出一种全新的联系。他所描绘的人物或动物不仅仅是对象本身,而是情感和沉思的容器,我们从中似乎可以捕捉到“他们”原始的脆弱性。不仅如此,王中军的作品将文化信息和美术史符号交织在一起,弥合了过去与现在的鸿沟,他的艺术词汇与后现代理论相结合,挑战单一叙事的概念,强调当代社会的碎片化本质,通过视觉解构和重构的语境,促使观者审视自己的观点和假设,揭示其嵌入在艺术语言中的多种解释。
而他笔下的风景亦巧妙地捕捉时间的短暂和自然不断变化的动态。受环境美学原则的影响,他的笔触超越了单纯的表现,以诗意的感性传达了自然世界的本质,让人可以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随意穿梭,所有的时刻都彼此见证,一丝不苟的通过纹理、光线和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出微妙的情感和氛围,有形与短暂的融合,让诗意有意无意地从他细腻的笔触中浮现出来。这些风景似乎在编织人类存在的故事,重组出艺术家个人的视觉经验和人生感悟,唤起了我们的怀旧之情,不断提醒着与我们周围世界的联系。
王中军对于观众来说,或许不能以一个身份或人设而一以概之。模糊的边界,变幻的视角,翻飞的沉思,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有幸看到他的另外一面,是孤独的,如他画中的人物和景致一般,兀自以旁观者的角度喃喃自语。正是如此,却反衬出犹如深海暗流一般的涌动,似乎在瞬间喷发出磅礴的热情和力量。绘画和画家的意识在此刻正逐步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文:策展人|朱彤
趣园酒窖|布面油画|60x50cm|2022
锣鼓巷的猫|布面油画|43x29cm|2021
家里的花-2|布面油画|100x80cm|2018
王中军
1960年,出生于北京;
1994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
现任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松美术馆创始人;艺术品收藏家;当代艺术家;
作为艺术家的王中军,他的创作风格随着多年的积累与感悟不断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西方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作品风格转向战后抽象表现主义美学风格,并受到评论界广泛的赞誉。
王中军自幼酷爱绘画,20岁左右科班学习期间的绘画训练是学院式的或者是写实体系的,但从中不难看到他打破成见和思想活跃,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即是介入现实生活的大量写生活动。但在王中军近几年的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艺术个性;与此同时,他的画笔更加肯定而明确,于是在画布上留下了那些清晰的色彩笔痕,以及充满力量感的停顿和扭动。他的作品最初画面效果让人很容易想起梵高、莫迪里阿尼,想起常玉,但是,这些画家的影响在王中军的绘画中变得被一个恒定的特殊安宁给改编了,王中军把他描绘或者表现的对象调整为对自己的随性感受的艺术语言,依凭一种恒定的内心感受去处理他所呈现的题材。
朱 彤
当代艺术策展人,曾策划过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书写—首届南京国际双年展》(江苏省美术馆)、《朦胧—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特别展》(意大利威尼斯)、《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博物馆,法国泰勒基金会,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等)、《美丽新世界—南京第二届国际美展》《无界-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意大利曼特尼亚美术馆)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展览项目。曾出版《演变》《超越的维度》《幻想》等多部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