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正在迎来一场无法回避的革命,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在这由AI开启的新纪元中,每个人都需要审视自身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摄影师们也不例外。
目前的技术发展尚未达到让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程度,然而我们不可忽视AI对知识劳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构性影响。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们曾将现实和媒介视为创造的两个极点,用媒介记录、展现和重塑现实。而现在,AI的出现给这个创造过程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涵盖了大语言模型、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概念。这第三个维度并非要取代现实或媒介,相反,它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我们与现实和媒介之间保持着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如今,除了现实,我们可以与另一个对话者进行交流。
面对这位崭新而强大的对话者,媒介的使用者们各自采取着不同的态度。有人将其视为挑战,坚守人的力量,抵制AI的影响;有人将其视为工具,与AI合作,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或工作中;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美学对象,进行研究、学习和再创作。本次展览正是基于这些对话关系展开,聚焦于人摄影、产业、美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讨论,并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表达。
展览将探讨摄影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共生关系,探索AI在图像识别、图像生成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看到AI算法在摄影过程中的介入,以及它们如何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相互作用,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和视觉语境。我们还将关注AI对摄影产业的影响,探讨其在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此外,展览还将聚焦于AI在美学研究和实验性摄影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AI生成艺术作品的过程,探索其背后的算法和创作思维。通过展示一系列AI参与的艺术作品,我们希望引发对于创造性智能和机器美学,以及对于艺术创作中人与机器关系的重新思考。
文/曾瑞
AI在商业摄影中的真实案例
Real-life examples of AI in commercial photography
韩力 Han Li
很多业内摄影师很悲观,认为AI会淘汰众多以摄影为生的人,但我觉得不是AI淘汰我们,而是熟练掌握AI的人淘汰不会用AI的人。在生成图片方面AI虽然已经非常高效且强大了,但目前它依然是个工具,它依然只能按照人类的命令行事,所以在创作视觉形象这件事上,人依然占据主动和更重主要的位置,比如微软近期发布的Microsoft 365 Copilot就非常形象的表明了这个关系——AI是一个很可靠的副机长,或者副驾驶。我自己对AI 的态度很明确,抛弃那些人云亦云的宏观口号,真正潜下心来研究AI使用的技巧和细节对我们以摄影为生的人更重要。
图片由韩力通过Midjourney生成
这是一组真实的商业案例,即用AI生成一个场景,然后在场景中替换或添加真正的商品/产品。相比广告摄影师在拍摄中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布景,布光,道具等方面,现在强大的AI在短时间内就能生成完成度非常高的场景图,摄影师只需单独拍摄产品并将其替换到场景中就行了,相比以往的工作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图片由韩力通过Midjourney生成
韩力
韩力,职业摄影师,富士合作摄影师,毕业于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摄影学校。现主要从事商业摄影和纪实摄影,曾为多名国家政要、知名企业高管拍摄,也为世界500强企业拍摄广告和商务人像。其作品由波士顿Carrol and Sans画廊代理、出售,并已有出售记录。
loookloook
翻译错误
AI across languages
王玉佳 Wang Yujia
我想借用翻译过程中的“失译”这一概念,将AI在生成图像时产生的错误比喻为一种“翻译误差”。
当AI系统在不同领域间转换信息时,例如从语言到图像,或从图像到语言,都会产生某种“翻译”过程。就像人类翻译一样,这种跨领域的AI翻译也难免会产生“错误”或“失译”——信息在转换过程中变形或丢失。
图片由王玉佳通过Stable Diffusion生成
这组作品里我选取了一系列AI在AI在生成人物图像时产生的“翻译错误”,探索了人与机之间在创意思维能力上的差异与界限。这些图像中的失真与错位效应,正是AI难以复制人类思维的直观例证。其中的错误之美,恰恰体现了算法难以达到人类在观察、理解世界,以及创作图像时的巧思妙想。
人类创造力来源于对世界的敏锐洞察和丰富联想。而AI的联想能力则受制于训练数据的范围与深度。这使得AI在模拟人类创作时容易产生的“翻译错误”,成为衡量人与机在创意思维差异上的有效尺度与镜鉴。
图片由王玉佳通过Stable Diffusion生成
王玉佳
富士合作摄影师,艺术/数字/商业摄影师,曾为 LV、Gucci、Dior、Guerlain、Shu uemura、MAC 等品牌拍摄,也为时尚媒体拍摄封面和时尚专题,如《时尚芭莎》中国、《Vogue》意大利、《LUCY's》、《LUSH》、《KNOW Magazine》等。
“感官进化论”艺术教育项目发起人,教授拍摄技巧与艺术创作,并用自己先锋式的教学理念帮助学员找到他们的创作方向。作品风格不拘泥于模式和传统,以个性而不失高度辨识度的语言讲述着各种主题的故事。以极度简约的手法奇妙地体现出生活的本质,有一种唯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loookloook
一个探险者的家庭相册
An Adventurer's Family Album(1880-1988)
王佳念 Wang Jianian
这是探索摄影和AI生成图像之间关系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试图强调"真假"和图像表达的媒介(以及其生成方式)。
以前,绘画和摄影一直以来都是表达视觉艺术的主要媒介。绘画通过手和想象力,将观察到的现实或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图像。而摄影则通过镜头捕捉现实世界的片段,以相对客观的方式呈现。两者之间互竞互补。
AI则是借助导入文字(语言)将其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来创造和翻译成图像,它们可以模仿绘画的风格、再现摄影的真实性,甚至超越现实的边界。
图片由王佳念通过Midjourney生成
《一个探险者的家庭相册》是一本虚构的相册里的照片节选,时间跨越了1880年到1988年。从摄影术诞生半个世纪后人类认为是绘画到替代品的年代一直到人类大量使用便携式相机记录时间的年代,记录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起伏。
节选的图像无论从相机类型、画幅和媒介特点都形成了高度接近照片的观感。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可以思考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以及AI所呈现的信息背后的意义。
这是一次关于艺术和技术交织的探索,将我们对图像表达的理解推向了新的边界----文字、图像和实体遗迹形成了历史,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再造历史吗?(以上文字由作者和Chatgpt共同完成)
图片由王佳念通过Midjourney生成
王佳念
王佳念,重庆人,现居重庆,摄影师。
商业摄影师,人像摄影师。
喜爱一切有时间痕迹的物品和照片。
热爱收藏古董服饰和老照片。
对老照片里的年代时装、风潮和事件有浓厚兴趣。无论摄影作品还是AI作品都热衷于用现代审美来“还原”图像。
loookloook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The Last Man on Earth
关琦 Guan qi
©️关琦 · 富士GFX50S II
如果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会做些什么呢?或许我会四处游荡,看遍这个星球的每一寸土地;或许我会研究科学、技术、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从中找到答案;或许我会学会一门新的语言,为自己创造新的思维方式。但不论我会做什么,我知道,这样孤独的旅程必然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或许正是这份孤独,才会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更加珍惜这个美丽的星球。谁说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的日子会无聊呢,我将以专业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日出日落,在黑暗中寻找那点微弱的光芒,在孤独中追寻自己的价值,直到世界再次充满生机。
©️关琦 · 富士GFX100S
关琦
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金奖摄影师
富士签约摄影师&签约讲师
视觉中国500PX年度最佳摄影师
China Daily图片社签约摄影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奖摄影师
GQ Studio X GQ ART LAB主理人
loookloook
异世界/醉卧沙场君莫笑
Another world/Drunken on the battleground
张宾 Zhang Bin
《异世界》,这是我获得视觉中国500px年度创意十佳的作品,为什么我认为这张获奖很骄傲?因为这个奖项是允许AI作品参加,那么就说明了这张照片打败了很多AI的图像,所以我认为含金量很高,因为通过已经获奖的作品也可以看出Ai的影响。这张照片是我自己创作的,画面结构是人类的创意,但是,最后我还是要说AI还是参与了,AI没有参与构图,却参与了最后的调色,画面最终的色彩是使用了Ai的建议。我们创作躲不开AI了吗?在未来的影像创作过程中,我打算远离AI,因为我们每一次的使用,都是在帮助AI提高经验值,技术无法打败AI,我们只能借助人类的思想去对抗AI…… 《醉卧沙场君莫笑》:先通过Midjourney产生颗粒质感的飓风效果画面,再使用我自己富士相机拍摄的骑马人物照片实景进行合成,产生强烈的边塞古风的情绪,一种浓浓悲壮气息扑面而来……我认为使用AI工具的时候,不能完全依赖电脑,必须把我个人的风格和思想贯穿在画面之中,否则,AI是真的把我们人类取代了,这是我使用AI的底线,只是借用,绝不依赖。
图片由张宾通过DeepAI生成
张宾
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特聘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风景评审师、富士相机签约摄影师、1x.com大使、华盖创意签约摄影师、8KRAW签约摄影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摄影师、美国F-stop大使、兰道滤镜签约摄影师、第十一届金犀牛奖获得者、500px年度十大热门摄影师和“Best 10”十佳摄影师,第31届奥赛双金奖及最佳中国摄影师。
loookloook
轴向幻想合成
Axis Fantasia Synthesis
曾瑞 Zeng Rui
《轴向幻想合成》是我对创作过程中视觉、情感和想象力的探索。每次按下快门,我思考着照片背后的动机和存在感,勾起记忆、情绪和思绪。我将这些存在引入幻想的领域,以诗歌形式创作,成为另一种媒介,展现瞬间的魅力和内在的情感。
图片由曾瑞通过Midjourney生成
然而,我并不满足于文字的层面,渴望这些存在能够重新回归视觉。于是,我转向人工智能绘画,将诗歌转化为绘画形式,与照片重新融合。《轴向幻想合成》是对创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让照片自身具有幻想。
通过融合摄影、诗歌和AI绘画的元素,我追求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作品中展现诗意的画面、幻想的现实和存在的多维度,引导观者进入一个属于想象和感知的共鸣世界。
图片由曾瑞通过Midjourney生成
曾瑞
曾瑞,基于重庆与新疆。从事摄影、空间装置、戏剧、写作、策展、推土机。正徘徊在艺术边缘,思考着语言与符号,纠结于心象、意象、叙述、本体、赚钱……
loookloook
AI Alien:在细胞与天体之间延伸
王钟垚 Wang Zhongyao
AI Communicator: Take Five
AI Alien Project希望通过科技⾼度介⼊艺术创作,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宇宙视角,在这里,外星生物成为探寻不同词语、 图像、性别和情感的碎片的工具,而非一种被输入的西方科幻电影中霸权式集体意识的想象产品。
艺术家王钟垚与AI协同写作、创作,通过使用 Language AI GPT-3、ChatGPT,获得部分描述外星生物、宇宙观的文本段落,并使用文本转图像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作为概念设计和图像初始素材,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影像创作,描述松散的非线性叙事情节——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未来,从分子到星际。该影像非传统意义的科幻、科学作品,而是卡尔维诺式的、更接近宇宙起源之神话的寓言合集。
图片截取自王钟垚
通过ChatGPT、Midjourney、Tiamat创作的视频
王钟垚
王钟垚,1996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家徐冰工作室主创设计(2019—至今),AI艺术厂牌Take Five合作艺术家。近期作品研究、创作方向关注于太空艺术与女性主义议题。她的作品灵感常常来源于社会现场,利用三维动画、电子图像,结合各种半透明材料并书写文本,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寓言且形式更加诗意和抒情的艺术风格。作品曾展出于威尼斯军械库、油罐艺术中心、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青岛黄盒子美术馆、the Museum of Wild and Newfangled Art、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等地。
loookloook
《“国美高分卷”》
——基于扩散模型对标准化考核下考生优秀试卷行为痕迹的研究
周致远,Stable Diffusion,Chatgpt
策划:Take Five
支持:D&A Lab,Tiamat
高分卷,或许是艺考生和考官行为数据的终极标准。
基于这样的考试标准,许多艺考生会在各类艺考培训班中突击培训,学到的多是流水线式对素描、色彩、速写等技法的教育:练习、集训、冲刺、赴考。一个大教室中,被塞满了上百号学子,一排又一排。教学主管会直播统一示范的“模板”画面在一排连着的电视上播放。示范结束后,老师再反复强调重点,像是英语课上完形填空的知识点。随后,只能听见学生铅笔与纸张的摩擦声、洗笔时和水桶的碰撞声。一天接着一天,构成了每个期望进入艺术院校的艺考生,不可避免的一年。
我收集了近些年所有公开的国美高分卷作为行为数据的收集,训练出一个基于高分考卷的扩散模型。此外,我还将相关理论和针对考卷的评论导入语言模型,去生成对试卷的评论,最终呈现了一本由AI生成的“国美高分卷”画册。作为曾经也在这样的画室中培训的一员,我希望以本次项目去探讨艺术是否有一个可被量化的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又会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目前的美术教育,AI能否起到一定的功能性的作用和改革。未来,当AI已经能达到人类需要花费数年的画技时,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图片为周致远基于Stable Diffusion训练的模型
周致远
周致远,AI艺术厂牌Take Five签约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本科二年级在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大学启真交叉学科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业设计部门负责人。持续探索AIGC工具在艺术创作和垂直应用场景设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