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抽象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丁乙以其标志性的“十示”符号构建了一个跨越三十余年的自我艺术宇宙。从1980年代的《十示-I》的诞生,到这次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和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的《盘山之路》大型个人作品展览,丁乙的创作始终以“十示”符号为核心,通过材料、视角与观念的迭代,完成了一种从理性认识到精神性觉醒的蜕变,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理性抽象与人文反思交织的独特样本。
昆明当代美术馆一直依据自身地缘优势,坚持在地性艺术创作的研究项目。当丁乙先生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举办他的个人作品展览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期待艺术家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在地性创作。
《十示 2025-4》
椴木板上丙烯、水溶性彩色铅笔、木刻
120x240cm
2025
在这个阶段的创作中,丁乙先生数次奔赴高原,迈入二十八星宿时空,踏进横断山脉皱褶,聚焦古老的纳西文化。当“十示”符号与东巴文脉在画面上共生,我们欣喜地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对纳西文化的致敬,更是一个中国抽象主义艺术家对文明演进本质的深刻思辨,正如横断山脉的隆升从未停歇。丁乙的“十示”符号宇宙仍在持续裂变,孕育着艺术家突破自我的一种新可能。当东巴象形文字的图画性与抽象性与“十示”符号网格并置:那些代表“山”“路”“水”的符号被抽离语义,转化为纯粹的点线节奏。这种解构并非文化猎奇,而是通过艺术家抽象符号构成的筛网,提炼出横断山文明中超越时空的精神内核。
丁乙钟情在高原驱车驰骋,湍急的金沙江,更成为丁乙解构线性叙事的切入点。他在木板上用丙烯木刻创作方式,刻意制造色层的断裂与续接,如同金沙江水冲破山脉束缚的瞬间爆发力。这种“转折美学”与纳西东巴《神路图》中灵魂归途的九重险阻形成共振——艺术家的刻刀如同东巴祭司的法器,将自然之力转化为符号秩序。
丁乙对云南“之字形”盘山公路的敏锐联想,揭示了现代语境之下的存在寓言,暗示着作品中刻意保留的一种未完成的攀升。纳西先民在山间盘山而上的道路,在丁乙作品中升华为精神攀登的轨迹。盘山公路的每一次转向都意味着视角的重构,如同丁乙从“平视”到“俯视”再至“仰视”的三阶段蜕变。
《十示 2024-B43》
东巴纸上水溶性彩色铅笔
28.5x61.5 cm
2024
近年来丁乙专注于喜马拉雅文化的研究。在艺术创作中提出“内视”概念,标志着其创作核心从形式探索转向精神性追寻。他坦言:“艺术家最后都将以追求精神性收场。” 这种“内视”并非对早期理性的否定,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将个体经验与人类文明的时空维度相联结,本次展览中,与纳西文化相碰撞创作的系列作品,既是艺术家结合在地文化创作的一批佳作,也是艺术家向喜马拉雅文化致敬的一种独特方式。
丁乙的《盘山之路》是符号、宇宙观与跨文化实践的复合体。用“十示”为基点的抽象语言,与纳西族传统文化形成跨时空对话,这种创作路径不仅体现了一个抽象艺术家对自我创作语言的重构,更明确了中国抽象艺术在全球语境下寻求本土根脉与普世价值的双重可能。
昆明当代美术馆(CGK)馆长:聂荣庆
2025年5月19日
丁乙,1962年出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字以及变体的“x”是丁乙主要的视觉符号。丁乙的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广泛展出,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美国纽约)、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大型国际展览包括第1届横滨三年展、第11届悉尼双年展、第1届亚太三年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等。他近期在国内外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包括昆明当代美术馆及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昆明,2025)、Mostyn 当代艺术中心(兰迪德诺,威尔士,2025)、Chateau La Coste(拉科斯特堡,普罗旺斯,2024)、宁波美术馆及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宁波,2023)、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2023)、摩诘美术馆(太原,2023)、西海美术馆(青岛,2022)、吉本岗艺术中心(拉萨,2022)、RGR 画廊(墨西哥城,2022)、香格纳画廊(上海,2018;新加坡,2022)、泰勒画廊(纽约,2021;伦敦,2019)、龙美术馆(重庆,2020;上海西岸馆,2015)、卡斯滕•格雷夫画廊(科隆,2024/2020;巴黎/圣莫里茨,2025/2021)、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西安美术馆(西安,2017)、湖北美术馆(武汉,2016)等。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 2012 年开始180多场,代表的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 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小城之春、断裂的一代、成都嘻哈、游牧在南方、成都双年展、东南亚艺术三年展、重庆影像双年展等,以及近100位艺术家的项目、个展与回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