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而有光辉—崔振宽艺术巡展 · 南京

江苏省美术馆

活动时间:2025-08-01 至 2025-08-17

活动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333号(总统府对面)

2025年是崔振宽先生九十华诞,也是其从艺七十周年的重要节点,继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笔墨重辉—崔振宽艺术展”大型个展之后,由江苏省美术馆、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充实而有光辉—崔振宽艺术巡展 · 南京》将于2025年8月2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在江苏省美术馆1、2号厅开幕。

崔振宽,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艺委会终身委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崔振宽是继赵望云、石鲁之后西北山水艺术的又一代表性人物,也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山水艺术的代表性大家。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画现代化路径。当20世纪中国画坛多以“中西融合”寻求变革时,他选择逆流而上,从传统内部探寻突破的可能。他的山水艺术,既非对古法的简单复刻,亦非对西方抽象的机械移植,而是以中国笔墨为基,创新求变为魂,融雄浑苍茫于水墨之间,化焦墨枯润为天地气象,始终在“守黑知白”中追问永恒,在“物我两忘”间探寻自由。他开辟的这条充满生机且具东方意蕴的中国当代艺术之路,开新风,立范式,充实而有光辉。

《充实而有光辉—崔振宽艺术巡展 · 南京》在江苏省美术馆展览日期自8月1日至8月17日,热烈欢迎各界朋友参观交流。作为艺术家从艺七十年的系列活动,崔振宽艺术展还将在杭州、广州、西安等地巡回展出。

展览简介

80-90的近期风格

一 · 山外之山

山外之山,不是与他人的攀峰较技,而是艺术家对自我的再次超越。在近三、五年的创作中,崔振宽的创作又入新境。笔法返璞归真,枯笔焦墨间涌动原始生命力;意象破界共生,山石、树木、石雕、花卉等各种符号自由交织;从“点线关系”的辩证到“它山之石”的隐喻,从“计黑当白”的布局到“虚实相生”的哲思;形神临近混沌,物象轮廓几近消隐,游走于抽象与具象的模糊地带。当每一笔都发乎心而形于外时,技法与造型便不再是桎梏藩篱,不囿规矩而暗合大道,从心所欲却万物同频,终臻浑然忘我、物我为一的自由境界。

山非山梦非梦之一 180×97cm 2022

山非山雾非雾之二 180×97cm 2022

律动之五 230×124cm 2022

二 · 畅神问道

中国山水画自古便非对自然的单纯摹写,而是借物澄怀的心性显现。畅神者,是自然对人心的洗礼;问道者,是画者向天地的礼敬。作者近十余年来的作品中,物象的形质悄然隐退,笔锋游走如呼吸吐纳,墨色氤氲似心象显影,提按顿挫间物我界限消弭,枯润浓淡中逼近“道”的本质。至此,作者完成了从“为山河立传”到“为笔墨赋魂”的哲学跨越,山水不再是外在的对象,而成为笔墨与心性互证的道场。

2019南普陀印象之一 45×28cm 2019

科隆大教堂 61×62cm 2021

2021桂林水墨小品之二十一 42×46cm 2021

80前的回顾

一 · 奇峰搜尽

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念,亦是崔振宽艺术生命的重要源泉。唯有遍历山河,方能胸藏丘壑。这一单元集中呈现艺术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写生与小品,从黄土高原到太白山巅,从峨眉道中到普陀山下,从苏州烟雨到重庆古镇,从科隆教堂到梵高故居,从门前石狮到卧室黑猫,从社火喧腾到元宵灯影……这些作品中的山水清音和人间烟火,既诠释了画家“以万物为师”的从艺态度,亦见证其艺术风格的蜕变轨迹。

华清池 22×27cm 1961

苏州河上 24×35cm 1969

游炳灵寺附近得此印象 23×23cm 1982

二 · 山河纪游

本单元聚焦崔振宽1980年代初期至2015年的创作,记录了画家以“游观”状态对话山水的艺术历程。他遍历南北山川,以笔写山,以山砺笔,将无尽山河纳入画图。这些作品或以焦墨描绘山石枯木、城市建筑,如刀劈斧凿,笔力雄健;或以水墨晕染连绵群山,气象苍莽,浑厚华滋;或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光影相结合,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这一阶段,艺术家逐步超越地理环境的限制,完成了从地域性画家到现代笔墨革新者的蜕变。

1 河岳铸魂(1981-2002)

春到陕北 144×128cm 1984

阳关暮曛图 166×151cm 1994

2 水墨味象(2003-2015)

水乡烟雨 144.5×75cm 2010

春雨 144.5×75cm 2010

3 焦墨立骨(1993-2015)

终南山上之五 180×120cm 2008

华山千尺幢 257×144cm 2010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草甲」
¥ 34
非遗版画「天虫之神」
¥ 34
大战熊猫怪(降临)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