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MUD Gallery 泥轩空间

活动时间:2025-06-14 至 2025-08-14

活动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6号楼5楼

韩峰 ,美好时光 芭比 118x100 cm,墨、丙烯、绢、木材 2013-2022

6月14日下午,泥轩将为大家呈现一场夏季群展,展览的标题“中国制造”灵感来自于韩峰先生创作于2003年的一个系列,另外,他的“美好时光 芭比52”曾经在2022年的个展上与观众见面,但在这次夏季活动中,他将与00后艺术家文爵、Asa X陈竺、沈之和Edie徐丝易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作品呼应,活动将从另为一个视角,呈现出这个系列的含义。以传统人物线条著称的韩峰先生的“美好时光”系列虽然保持了古典线条的法度,但是却采用了与书画材料相反质感的塑料钻石,画面中的芭比娃娃可以说是与传统文人画题材趣味截然相反,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以文人画趣味为导向的角度并没有能很好的理解这个系列的意义,尤其是在更多古典趣味的作品系列之中。而在这次夏季活动的主展厅中,当他与浓重塑料质感和装置作品并存的时候,我们反而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到这件作品的意味,空心和轻浮成了网络时代越来越直接的特征,原作现场表达的诙谐和肃穆将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观众。在展厅的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卞少之、王临潼、倪有鱼和蔡国强、王光乐等艺术家的呈现,结合电子艺术展厅中来自于郭锐文的生成艺术个展,也让整个夏季活动增加了整体的丰富性。

我们安排了几个问题和这次活动的策展人杜一诺对话,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众多参展艺术家。

W:你好杜一诺,首先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整体安排,我们关注到了一个非常年轻艺术家文爵,能不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

韩峰 ,中国制造 朝日,18x18x4.3 cm,墨、丙烯、绢、木材 , 2003

杜:好的吴老师。本次展览有10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以“中国制造”为名,主要探讨传统、多元文化和新材料实验方面的内容,首先感谢韩峰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创作于多年前的同名作品以及在过去几个月中支持和帮助这场活动的各位前辈,希望能在这个夏日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文爵是一位01年的艺术创作者,看到他有15岁赴巴黎大茅舍(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求学的履历,这个学校在历史上出了无数杰出艺术家,中国艺术家有常玉、赵无极等。他也自小磕头拜师,学习了多年水墨画。之前和他聊天,他的第一次参展经历览竟然是在海外的国画展览。这样综合教育背景孕育下的Z世代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呈现十分特别,脑洞与想象力兼具。他围绕着对“油画”这种媒介的实验,通过颜料的物理质感堆积,令三维的类岩石和浅浮雕与二维绘画相互碰撞。很有幸在他在Bank的个展上收藏到一幅画着“鱼缸脑袋的外星人”(我自己起的)的作品,所以也一直持续关注着他的创作。这次爵在泥轩的展览作品一如既往沿袭了他创作中的DNA,形成独特的后工业巴洛克美学与文化融合代际下自我意识的制造与表达。

Wenjue 文爵 ,“Eenie Meenie Miney Moe” “王の告白”, 114x149cm x2 ,布面木板油画 ,2024 。图片致谢BANK画廊及艺术家

W:能不能说一下Asa X陈竺?

杜:AsaX陈竺是一位关注艺术本体语言在后当代艺术(Post-Contemporary Art)系统中实践的艺术家。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在他位于上海安福路的工作室,这次展出的RNHA系列中,铝合金材料的架上绘画装置构图与色彩充满张力,解构主义及符号化的运用看似童趣但与绘画性并存,“繁复画面”的组织功力,传送叙事表达却抽离表象感官。其作品本身就文本构成与图像解构、本体材料中的边界意识、性别流动意识呈现、后全球化社会景观与哲学修辞主义等议题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同时,他希望在“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之下,实践关于当代艺术“建制”语言的推进。

AsaX陈竺 ,RNHA173 , 120x80cm ,铝板上的综合材料绘画装置 ,2024

W:卞少之好像已经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画家,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杜:卞少之在刚结束的北京当代艺术季有美术馆的展览项目,我翻最近的几家拍卖行的画册也有一些他的作品在上拍。卞老师是我关注到的绘画的个性语言完美融汇东方特有的笔墨质感,具有超逸的抒写性的创作者。他出生在有着浓厚中国古典艺术氛围的家庭,从小在父母引导下练习书法。这也是他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油画材质并兼具东方气韵浑然一体,创作出朴素又浪漫的超然臆像作品的基石所在。他提到自己从小就沉浸其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某种空泛的概念,是可以被转化成“文化符号”的母题库存,是一套由具体、复杂的文化存留所共同构成的强大系统。本次在泥轩展览的“显影”系列,是其最关键转型期时的代表作品,他的“无题”系列的作品,创作中巧妙融合了坦培拉的薄、透质感与中国古典艺术气韵的视觉表现,油画媒介中的写意感跃然画布。这也与本次展览“中国制造”主题中文化根性的自觉回归紧密相关。

卞少之 ,显影, 150X150 cm ,布面综合绘画材质 , 2018。图片致谢逸空间East Gallery及艺术家

W:展厅内部有一组非常宁静的作品,作者王临潼,他是什么地方的画家?

杜:王临潼老师来自西安,他的绘画中很多采用了白色罩染绘画,细腻的黑白灰色调为视觉主线,一遍又一遍的颜色覆盖让画面中的一些笔触变得模糊。他曾形容这“像极了在给别人讲过去的事情时,颜料在画面中凸显的痕迹,就如记忆中重要的事件一样清晰。”他安静描摹图像所承载的记忆、情绪与叙事,并与之产共鸣,成为观者感知与思考的焦点。看到他的作品时我不禁在想: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制造”,通常指向物质世界中大规模、标准化的复制与生产。但王临潼的作品提醒我们:记忆的构建与传播,同样是另一种形态的“制造”。这种承载着个体经验的深度凝视,是情感的、记忆的与视觉的“制造”。临潼老师在本次展览中的其中一件作品《惊涛骇浪》描绘的是海洋风暴与奋极速滑行的人,但即使这样的主题,他仍然在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静气描绘。

王临潼 ,惊涛骇浪 The Perfect Storm, 140X180 cm X 2 ,布面综合材质 , 2019。图片致谢ART LABOR 画廊及艺术家

W: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几件装置,来自作者沈之和Edie徐丝易,对于这场夏季活动来说,你是如何设想的?
杜:两位都是自小浸染在艺术氛围的创作者。沈之的作品以艺术实践及观念艺术为主要方向,涉及装置、雕塑、图像及影像等复合媒介运用,在后互联网一代中的经历渗透到他的创作。本次展览中的作品《404》乍看形似中国水墨与宣纸,用极简的的视觉语言,将网络上被删除的数据通过酒精溶解为一张张清透的“纸”。他提到这个系列灵感取自我国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未被完全溶解掉的部分成为纸面上显著的残余物。即使有些部分看似完全消融,但产生信息的过程即是存在本身。作品中“信息制造”过程中的切片,重构现实和虚拟的关系。琉璃材质作品《单向度的曼德博球》组合,在三维空间中不停地展开、生成,进而逐步聚集向皇冠的形象发展。两件作品仿佛“因果”般连接在一起,产生对数字权利、数据和参数化算法、机械生产中的数据形成这些问题的视觉呈现,这也是是根植于“中国制造”工业化代际下非实体制造的思考与探索。

沈之,404,Pia,铝合金 ,60x70cm , 2022

Edie徐丝易的创作包含雕塑、装置和行为等。她的作品聚焦于身体对空间与周围环境的感知。本次展览中她的作品为陶与织物的组合。“制造”在这里可以被从宏大的工业语境中抽离,转向身体性与情感层面的微观维度。陶瓷,一个手捏的媒介,就像模具一样,与我们身体间隔出个了一个正和负面的物理空间。在他的作品中,陶瓷超越了完美的概念,超越了釉料和美感,变得原始而裸露。另一件织物作品《地标》,则是在手工劳动的缓慢节奏中展开并完成。艺术家的手摇织物看似脆弱,却极具张力,在“生产”与“感知”之间,提出一种以身体感知、情绪转译与身份生成为核心的“制造”。有种在逃离被预设的身份标签过程中进行深层的自我建构,寻找一种更具诗意的“制造意识”。

徐丝易,物和中Untitled (incubator series) made in JDZ ,泥 、匣钵,釉、⽯,玻璃,铁砂16cmX14cmX15cm; , 2021

我们还将在展厅呈现一件倪有鱼的装置,倪老师的此件作品处于制造边界,打破了我们对“制造”的传统认知。它既不像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也不像自然演化的生命体,而像是在制造过程中偶然长出的一块“异物”。表面似乎经历了灼烧、沸腾与凝结,其形态介于金属结晶、熔岩流动之间。它拒绝秩序,却又充满内在节奏。这使“制造”本身变得具有生命性、自主性,脱离了工具理性和效率逻辑。同时,这可以为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找到共鸣,也将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展示韩峰老师在整个展览中的独特意义。

W:最后,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这场出现的几位成熟艺术家,你为何会选择他们?

左:倪有鱼,冶石 A Piece of Rock, 10.5×10.5×27.5 cm, 铅 Lead,2012;

右:蔡国强 ,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第九号 Plan 9 for the Aliens,火药水墨纸本 Gunpowder, Ink on Paper,88X65cm,1991

杜:蔡国强是我在巴黎读书的时候在当代艺术史课上学习到的中国艺术家代表人物,也是我个人非常欣赏其作品的前辈。上学期间有幸感受了他在佛罗伦萨的《花神》展览,17分钟白日焰火现场加上三天晚宴与各种私密深度游的博物馆作品夜览,是我展览体验最佳的回忆之一。感谢这样的体验让我有深度了解蔡老师作品的机会。所以本次展览中,我们也想把蔡老师的经典作品《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系列中的火药绘画佳作分享在展览中。一直感慨蔡老师火药爆破的混沌诗学非常巧妙且烂漫,预演了基于东方宇宙观的另类创新路径,他的作品中那种面对宇宙史不怕发问,敢于感动、愿意相信爱的能力,正是“中国制造”展览主题下的语法与灵魂。

王光乐,寿漆 Coffin Paint ,布面丙烯,100X100 cm ,2011

王光乐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公认的极具影响力且最具代表性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并在国外艺术届获得广泛认可。他也是一位温暖亲切的前辈。他通过将“时间”与“过程”本身作为核心艺术语言,以极简、克制的方式,创造了融合物质性、时间性、东方哲思的独特艺术面貌。“寿漆”系列中,光乐老师看到了事件背后的文化社会经验,在形式上更出世且纯粹。他也将此前的所有经验都剥离掉,更专注于涂抹、刷颜料这种动作本身,一步步走向一种形而上、绝对精神上的美。这样通过哲学与精神性指引下的重复劳作与中国制造关联,形成对“中国制造”命题的隐性解构。当“中国制造”追求效率与规模化时,“寿漆”以极致的慢速手工性回溯,探索更好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力。

W:谢谢杜一诺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场活动。

杜:谢谢吴老师的提问,希望能大家轻松看展,享受美好时光。

展览前言: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标签,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多义性的文化符号。本次夏季群展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物质生产与精神并置的作品与叙事。艺术创作既是对“制造”语义的再解读,也是对文化生产自身机制的反思与再生产。展览在时间的纵轴与代际的横轴之间展开,选取从50后到00后艺术家们的创作,以此描绘出一幅关于“中国制造”从物质向文化、从结构到观念的动态流变图景。在此次展览中,我们看见一种正在生成中的当下:“中国制造”不再仅仅关乎物质,更关乎想象、表达与自身。

杜一诺 Yvonne DU

杜一诺,国家注册拍卖师、策展人、艺术顾问。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毕业于巴黎商学院 (PSB)、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研究学院(IESA),并获文化艺术产业管理与视觉艺术方向双硕士学位,本科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学学士学位。致力于当代艺术综合美学的呈现。组织中法间的文化艺术策划与交流活动,跨界合作项目等。致力于艺术与人文美学的综合交融。一些策展策划工作: 《奥塞塔尼 线性路径》(Orecetani ,Chemin Lineaire)、《法中文化艺术促进会 中国当代诗人在法国 》(APECA France-Chine La présence des poètes contemporains chinois en France)、Contrasting Soul, Junli DU , Fleurs à l’encre,au gré du pinceau ,Yao ZHANG.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好人相逢」
¥ 32
非遗版画「非虎」
¥ 34
七彩糖果兔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