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荣幸宣布2025年4月17日群展“甜牙妙有新星星星星星”将在妙有艺术隆重开幕。
当数字代码与感官糖分共舞,当算法逻辑撞碎传统叙事,这场展览邀请观众咀嚼一场被科技重构的“甜蜜暴击”。年轻的创作者们以二进制为糖霜,将人工智能的混沌、虚拟现实的眩晕、数据流的无序,浇筑成一场颠覆认知的味觉实验——在这里,甜蜜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安抚,而是裹挟着科技锋芒的糖衣炮弹。
展览中的作品如同被植入了神经网络的糖果工厂:有的用交互传感技术将观众的体温转化为流动的霓虹糖浆,有的借生成式AI虚构出“赛博蝴蝶”在展厅中产卵,甚至有一组机械臂正以人类无法企及的精准度,将破碎的电子元件焊接成巴洛克式的糖雕。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被艺术家驯化的野兽,它的獠牙被糖化,却仍暗藏解构现实的酸涩。
我们试图追问:当元宇宙开始分泌多巴胺,当区块链确权一颗虚拟巧克力的诞生,艺术是否正在经历一场味觉系统的升级?那些被算法驯服的感官、被数据流冲刷的记忆、被虚拟化身咀嚼过的情绪,最终在展厅里凝结成一枚枚发光的“数字硬糖”——甜得发腻,锐得扎喉,却让人甘愿吞咽下这场科技与艺术的化学反应。
欢迎来到这场甜蜜暴击的核心现场,让科技的糖衣包裹你,让艺术的獠牙刺穿你。
作品|Art Works
泽良Zeleo Zhao
展厅的角落里,有这样的一群生命体正在悄然生长。圆点状的高光来源于雕塑扫描技术中用于标记定位的靶点(Tracking Marker),当一件雕塑的原作外部出现这些点状的高光时,便预示着这件作品的原型将被瓦解抑或是“消亡”(而这一过程似乎与肉体失去生机后,开始腐败并长出的斑点有着潜在的相似性)最终被“分解者”所分解,留下没有厚度的图片或是一串数字组成的代码。
作品将展览过程与展厅空间的信息描绘成了一整个正在消失的雕塑,作品试图以真菌生长的方式帮助观众标记、注视并提取空间中的边缘信息。
分解者 尺寸可变 3D打印PLA 反光涂层 2024
隗功想Wei Gongxiang
我的作品大多始于一些很具体的不甘心和生活中一些隐秘的暴力,同时也或多或少和我的家乡房山有联系。当语言无法抵达这些褶皱时,我就用生物技术、热成像相机、激光或者最直接的身体行为,还有精心设计的陷阱,借人们的行为来介入社会。创作对我来说也是一条和解的通道 ,我不想这些作品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这些瞬间和物质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也在试图探索某种可能性的边界。
淘金 50x60 cm 影像装置 2023
宋汐文Song Xiwen
我经常从一些细节入手,在无目的的情况下获取,然后让它们聚集在一个空间,制造一些关系。有时候思考的太用力,就会离答案越远,就像轻功一样。
轻功 30x80x25cm 80x30x35cm
木头 陶瓷 竹签 土茯苓 降龙木 木凳 泡脚桶板 足底按摩轮 2021
李君骁Li Junxiao
当时受精神分析里主体间互相认同的一些观点影响而想做些东西。虽然是雕塑在读,但以前较长期的绘画经验突然被唤醒了,于是觉得用这样的表现形式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叫(三)说明这是一个系列,但目前还没有做完。
二手经验-3 尺寸可变 行为、装置 2024
孙朗迪 Sun Langdi
释放蕴含在物质之中的“生命力量”是我创作的追求,我以此为目标去探寻材料的多种可能性。
我关注那些学会了捕食动物的植物,它们似乎比其他静止的同类蕴藏了更多诱惑力。它们在等待着那些失去自控力的受害者,它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也不再单一。伤害和迷惑那些路过的动物不止是它们的目标,而是它们追求生命延续的一种方法。
我想把生活中我们从那些植物身上学会的东西,再放回到植物身上。重组它们的身体,让它们成长出来的器官能够得到比光合作用更多的营养。
不再需要光合作用 尺寸可变 玻璃 捕兽夹 防护刺2024
张玥 Zhang Yue
以现代生活中的碎片为线索,关注自然,身份、记忆、规律如何在城市文明的认知驯化中异化,个体又是否逐渐丧失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主权。青苹果和绿幕都有一定的欺骗性,绿幕常做背景行骗,但当绿幕作为主体时或许出现一种自我欺骗的新景观
我捡来火罐当高脚杯,用肥皂盒当浴缸,掰弯铁栏杆的矛头作躺椅...营造一个梦幻度假天堂,使不可交汇者结合,以此强调烟尘障目下的真实性。
新时代来了绿色植物可以原地迁徙 100x40x30cm
青苹果 假苹果 假草皮 手机支架 塑料火罐 围栏尖矛 综合材料 2024
王越冉 Wang Yueran
“七色石”是电子游戏“DARK SOULS”中创造的一种游戏物品,这一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构物,在电子 游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中却被赋予了如同现实事物般 多层次的物品属性。在游戏世界里它既拥有一定的物 理特征,也具有神话色彩般的象征意味。现代电子游 戏为了打造更具有代入感的游戏世界常常会制造一些 非必要的且玩家可以与之交互的物品,一方面可以丰 富游戏内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使得游戏世界更加真 实。然而只因七色石的使用功能并非紧密联系于这一 游戏系统中的核心机制,这便使玩家在游戏中的身体 拥有了在游戏目标之外的其他动作与交互的可能,获 得了一定的自由度。即便如此,玩家在游戏中所获得 的这种有限的“身体自由”其实仅仅只是早已被游戏 设计者以及游戏体制所默许的范围内的活动而已。相 较于现实世界,游戏世界似乎只是一个更加栽培良好 、更加简单容易的现实。
七色石:交换 行为影像 33’ 34” 2024
卜天 Bu Tian
作品针对六十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可能是个陷阱,就好像我们只希望看到视频当中的原始的黑人形象一样。另外一方面:中国艺术家通过互联网定制雇佣不发达的非洲黑人或者是战乱的乌克兰妇女,去祝贺世界顶级的欧洲艺术双年展,而这届双年展的主题却是“处处都是外人”,不光两者形成回应,而且网络定制方式里面存在着敏感的伦理问题。所以从问题的针对性,为什么要用网络定制视频的方式来做作品,到通过一个展览话题涉及到世界长期的一种文化不平等现象,都是紧密的围绕主题而展开的。虽然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但在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我也成为了一次帮凶。
我们都是外人 影像 4’02 ” 2024
路雯棋 Lu Wenqi
我常错觉剪刀就在腕上。剪纸的锯齿啃噬画布,土壤的颗粒卡在齿缝里。那些被剪去的空白,比描绘的物形更重要——留给风的通道,呼吸的副歌。我的笔只能笨拙地填补。
荒原系列 120x100cm 木板丙烯 2024
韩雨昕 Han Yuxin
倒立的女性裸体:最初是被一句话触动——“你真是一个可怕的女人”。当时我正研究中世纪的植物手稿,发现人们总将植物与温顺捆绑,却无视捕蝇草这类“叛逆者”。那么我又何尝不是呢?社会用“温柔”的模具塑造我们,却对内在的复杂性视而不见。
倒立的女性裸体 45cmx30cmx37cm
树脂打印、环氧树脂、防锈涂料 2025
貟鹏晨Yun Pengche
8bit可以理解为图像深度,即RGB三色的256。这些是计算机图像的一些概念。但是我这里的8bit是代表一个技术时代的产物,图像开始在设备上流通的时代。那里有我喜欢的芯片电子游戏。我把传世名作用芯片时代的数字图像技术来演绎。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质感似乎在这样的技术面前变得没有区别,但是又保留了各自最独特的意境。
8bit,吴道子 8bit WUDAOZI ≈45x45cm 陶瓷工艺
叶勇Ye Yong
在这组以分形算法重构传统团花的剪纸艺术中,我试图构建一场跨越千年的数学诗学对话。作品通过Python编写的递归算法生成曼德博集合的混沌之美,将其嵌套在中国剪纸的四面对称框架中,形成数字时代特有的生成性纹样。这种创作范式既是对《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的拓扑学呼应,又是对计算机图形学先驱科恩分形艺术的东方转译。
通过将剪纸工具链数字化重构,这件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民艺"创作语法。算法不再是现代性的侵略符号,而是成为了激活传统技艺认知潜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正如斐波那契数列曾点亮过宋代织锦匠人的纹样设计,当代的递归函数正在重写剪纸艺术的基因图谱。
泽良(b.2000)出生于中国新疆,202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方向,现居上海。其作品涉及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他的作品关注于现代工业与雕塑技术对于物种外在行为以及活动方式的影响,挖掘虛拟机制与现实空问的连接与转换,并热衷于探索混合媒介下自然环境与社会景观之间的联系。
隗功想(b.1997),202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油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围绕家庭和他的家乡北京房山区展开,多存在或明或暗的“对抗性”。目前主要以行为及社会介入为主要创作媒介,同时也涉及生物技术等装置与影像创作。
宋汐文2000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20年毕业于央美附中,202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产品设计专业。
作品涉及图像装置,多媒体项目,摄影,表演。探索图像呈现的可能性与方式。
李君骁于2002 年2 月22 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于2021 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三工作室学习,目前本科在读。他现在学习生活于燕郊和北京,他的创作媒介主要包括雕塑、装置、行为和影像。
他目前着眼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如何再生产其社会关系。他尝试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行为进行陌生化来松动日常生活中各种规则和的边界,给观众传达一种幽默感的同时也希望引起思考。
孙朗迪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孙朗迪通过雕塑、装置、行为、影像等多种媒介结合进行创作。释放蕴含在物质之中的“生命力量”是他的创作追求,以此为目标去探寻材料的多种可能性。
张玥2000 年出生于广东广州2015 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1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23 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关注一种非自然的生存状态,以现代生活中的碎片为线索,处理自然,身份、记忆、规律。将过去与当下,虚拟和现实进行一种相互对照以及符号性的重复,并投射在作品中,使不可交汇的两者结合,以此强调烟尘障目下的真实性。
王越冉目前硕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卜天Pu-tian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和川美油画系,现工作居住于上海。艺术创作涉及绘画、影像和行为,绘画作品打破装饰与纯艺术的界限,被誉为“图案绘画”第一人。近期的绘画及影像创作关注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下当代人的境遇:⼤数据下所谓的选择并不存在,⼀切被推送的链接,恰如暗中编织的⼀张⼤⽹操控着你我的每次选择,⼩到购物,⼤到选举,左右⼈⽣,并习惯成瘾,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
路雯棋, 2004年出⽣于⼭东,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韩雨昕,女,2001年出生于杭州,现居于北京。本科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她以植物为棱镜折射身体、自然与权力的幽微博弈。创作聚焦有机生命与工业逻辑的对抗,糅合装置、雕塑及文本,揭露性别规训与生态异化的共谋。她相信土壤中未被驯服的根系,终将以悖谬的形态刺破地表,剖开沉默的矛盾。
貟鹏晨1996年 生于山西大同2019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本人关注技术与生活,影响自己生活的技术都会成为研究对象。作为一个靠技术手段生活的人,当生活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把矛头指向技术,而不是我本人。
叶勇生于上海,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目前生活于上海和北京。他的研究聚焦后数码语境中现成物的拓扑学转生,通过算法解构与民艺重构的双向运动,在物联网废墟与乡土记忆的裂隙间搭建临时性认知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