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之路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2024-05-11 至 2024-06-16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A

“燃烧之路”以一条由宏观至微观、由外到内的河流开始,不断回溯,由广阔的自然,到城市,再到人类居住的房间,卧室,到人的身体,皮肤,最终再回归到星辰大海,人的身体最终成为天地之间的通道。

月亮和星星都属于你,2019,玛格利·杜赞特 ©玛格利·杜赞特

本次展览的标题“燃烧之路“借用了卜卦占星学中,星盘里日月无光的一段区间。通过这个展览,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携手八位艺术家,在这个离精神太远的时代,提出人类自身作为媒介连通技术与精神的可能性,并希望唤醒对此的思考。

欢乐颂, 2015, 宋兮 ©宋兮

盲河,2018-2021,亚历克斯·特纳 ©亚历克斯·特纳

展览以玛格利·杜赞特(Magali Duzant)的作品《月亮和星星都属于你》——一张纽约地铁上收集的通灵广告传单作为起点,引导观众重新看待世界;亚历克斯·特纳(Alex Turner)的《盲河》系列中冷漠的技术之眼——遥感红外相机以及AI识别软件揭示了生灵与边界的本质;王凝慧的《角锥体与抛物线II》邀请观众与她一同搭建几何装置与宇宙沟通;徐维静制作了可以让人类感知到异类物种如何感知世界的可穿戴装置《皮系列》,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技术观;约瑟夫·科瓦奇(Josef Kovac)在《寻找谢尔盖》中半纪实、半虚构地创造了一个“共时性”体验,将困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同一个噩梦惊醒的小男孩连结在一起,隐喻着一个国家地缘政治的扩张和时代剧变下的个体;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Yurian Quintanas Nobel)制定仅局限于“自家范围”的拍摄规则,在《梦月》中探索不可见之物;宋兮的三个影像作品《仰望星空》、《欢乐颂》和《仪式:10000次祈祷》将光明与黑暗、生命的诞生与毁灭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戏谑而直接地表现出来;在《萨满地图(2)在路上》中,顾桃在中国寻遍萨满——用肉体连接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通道,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的踪迹。

角锥体与抛物线 II,2021,王凝慧 ©王凝慧及上海胶囊画廊

萨满地图(2)在路上,2023,顾桃 ©顾桃

寻找谢尔盖 , 2021, 约瑟夫·科瓦奇 ©约瑟夫·科瓦奇

声皮,2018,徐维静,摄影Harauld Sextus ©徐维静

梦月,2020,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 ©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

此项目自2023年12月获得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后,在奖项支持下进入实施阶段,于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首度亮相。上海展览期间,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与本地青年艺术家严佳林,朱浚侨,刘一琨,高亢,张艺琳开展《达吉特夫人的鹰之梦》工作坊,其创作成果将作为北京站的特别呈现,同时开启了“燃烧之路”基于“技术和不可见力量”的持续讨论和探索。

《达吉特夫人的鹰之梦》工作坊

甘莹莹

(b.1990)出生于广西,工作、生活于上海朱家角,以摄影、装置、行为、策展为创作媒介,身份、环境与权利背后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她创作的丰富来源,她善于拓展媒介的边界,以自我袒露、与环境对抗等方式去引起观众对于相关议题的关注、讨论和共振。她的艺术创作在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展出。甘莹莹受邀参加2022年浮梁大地艺术节等进行驻地艺术创作,于2019年获得马格南基金会奖金,2018年入围集美·阿尔勒优秀女性摄影师奖。同时,她是国内多个艺术驻地项目的负责人,朱家角艺术家平台“不急宇宙”主创之一。

周一辰

(b.1986)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摄影与相关媒体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线上。其作品主要通过行为艺术、影像创建个人历史,探索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她的作品多次展览于美术馆,画廊和国际摄影节,获得2019年澳大利亚巴拉瑞特摄影双年展新摄影奖及2022年马格南与Textile Exchange颁发的Material Matters摄影奖。周一辰是非盈利艺术机构MiA Collective Art的创办人之一, 以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身份策划展览和艺术相关活动。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联合发起,通过策展方案公开征集、专业评审团评选、影像策展课程培育、项目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举措,鼓励和支持更多优秀策展人参与影像的跨学科研究。第四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公开招募将于2024年6月启动,持续深耕对中国影像策展人的培养,赋予他们展示和发声的机会,激发他们为社会带来积极能量。

创意推荐
大战熊猫怪(降临)
¥ 9
熊猫面具(娃娃)
¥ 15
人猿星球(基拉)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