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审美与赏析的一处落脚点。
寻找“线”,使用“线”, 探索“线”的语言和规律,以“线”切入艺术语言本体表现力的发掘拓展,是很多当代艺术家实践的重点。
本次展览作品关于“线”的运用各有特点。
吴波采用的是传统架上绘画方式,作品中“线”的提取和以“线”结构的形式寓意显然是有意为之。龚新如和景昱的材料制作,通过形象提取、色块拼接、质感对比、节奏安排、设计制作等方式,极力将“线”运用到自我的极致。胡媛媛的影像作品则同样基于线演化,她赋予“线”的规律扩张和节奏变化以个人思想,寻求情感共鸣、审美引领。
而所谓“线”规划,即,在图像化、平面化的视觉经验常态下,回溯视觉艺术传统,重新审视当代艺术实践中关于“线”的认知、运用和特征。
龚新如,生于1973年,199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个展经历:《城市肖像:龚新如个展》(2023,上海华萃当代美术馆);《赤生活》(2018,中国上海Liang Project Space);《“在路上ON ROUTE”龚新如个展》(2015,新加坡林大艺术中心);《“NEW POP”艺术与时尚跨界龚新如个展》(2013,日本京都尾川画廊);《“囧途---何去何从”龚新如个展》(2012,中国上海熏依社画廊);《“迷途”龚新如个展》(2010,中国上海1918艺术空间)。个人艺术项目:“赤生活”杨子当代艺术博览会龚新如个人项目(2018,中国南京);“现场”--临港美术馆 LIYA 计划 (2018,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逆行”龚新如艺术实验展(2015,中国上海);“都市魔法”-2014 年上海国际艺术艺术博览会(2014,中国上海);“Art Stage--城市的气质”龚新如个展(2014,新加坡金沙)。
艺术家龚新如
龚新如《面具- A1009》 37x33cmx4 有机玻璃等综合材料 2010
吴波,1983 年生于河南南阳,艺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绘画创作、美术史研究与展览策划,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获得者。
艺术家吴波
吴波 《红伞》 150x130cm 布面油画 2015
景昱,出生于上海,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EAC,获得纺织艺术设计(荣誉)学士学位和艺术文化管理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作品被华侨城集团,英迪格酒店,英国驻华领事馆收藏。展出有:耀变-城市彼岸双个展(2023);“抽象变奏”,“新海派抽象艺术大展”(2022);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2021);“魔都之蓝”,“无界”,“山水都会”(2020);“蓝境”,“隰有日莲”(2019);“各说各画”,“Indescribable无法诠释”(2018)等。
艺术家景昱
景昱 《都市山水系列》 66x72cmx6 综合材料 2019
胡媛媛,新媒体艺术家。出生于浙江温州,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后公派至伦敦艺术大学攻读交互设计硕士。她关注人在不同时间纬度下的信仰、欲望、感知等内在官能机制,以及生态、古典文化和未来叙事的结合。她通过结合表演叙事、多媒体视觉、VR/AR、生物技术、机械制造打造跨媒介数字互动剧场。她的创作多涉及互动投影、影像装置、Audio-Visual、跨媒体剧场等。部分项目经历:2023: SMG LIVE X 朱家角古镇超沉浸艺术季合作艺术家,玉门市红色旅游景区元宇宙数字展陈馆创意策划,Levi’s X花生音乐迷音派对合作艺术家、VJ;2022: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基于 XR 沉浸式越剧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创意策划,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基于 XR 沉浸式传统戏曲创新研究》创意策划;2021: 上海市图书馆东馆大厅多媒体大屏的概念设计及制作,中国航海博物馆“月影剧场”公共艺术项目制作人、舞台多媒体设计,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舞台剧《邬达克》多媒体影像设计;2020: 凯迪拉克出品沉浸式影音剧《芯上人》多媒体设计助理。
艺术家胡媛媛
胡媛媛 《星河诞生前》演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