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展:迁想集

伯年艺术空间

活动时间:2024-01-20 至 2024-02-26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E03二楼I厅

伯年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即将于2024年1月20日推出年末群展“迁想集”,参展艺术家包括程也、丁桥、黄靖杰、胡林鸿、吕凡禾、刘禹君、林梓楠、马君、孙静、吴茗依、王中宇、谢爱、叶紫和翟翌。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集中在纸上、绢本等媒介,试图探讨青年创作者如何面向新旧语言、多元文化与多维方式,在社会现实、文化身份与媒介传统的交汇中寻找自身的创作锚点,进而形成既与浩瀚的文化精神相连通,又独立存在与发展的艺术语言表达。

展览主题“迁想”源自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的“迁想妙得”,他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通过观察、感知、想象来深入客观对象,进而交融、提取、表达以实现由此及彼的迁想,最终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相统一而“妙得”。而今的创作语境下,艺术家面向的是更为复杂的景观社会与更为多元的当代文化,他们也将更主动地面向广袤的艺术旷野去拾取工具、揽撷物象、捕捉灵光。

从此次展出作品所呈现的创作实践上看,青年一代的创作者们或从传统工具与技法中实践出新的特性与视觉表达,或从流动迁徙的生存经验与异质性的文化内涵中寻找共性交汇与情感栖息,或同自然事物呈现出的气韵相与侔进而发展成个人风格和语言,或将身体感知与内在生命体验外化创造出自我阐释的空间与意义。行至岁末,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一场群展中,呈现出多样化思维与多维度视角的流动穿插,以期在语言、图像和观念的“迁想”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启发。

CHENG Ye

程 也

程也

《半边景2》

2023

综合材料聚酯纤维

86 x 91.5 cm

程也通过视觉艺术来表达关于文化迁移和家的观念。她以自身的经历为出发点,反应全球化、都市危机、以及虚拟社交网下的“新时代游牧”的内在体验。《记忆地图》系列作品,受到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的“第三空间”理念的启发,强调每个人都是文化和社会亲和力的独特融合体。通过一系列模糊的记忆图像、山水的文化符号以及抽象的几何空间在画面中的异位重组,程也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交流空间。

此外,她的绘画并非采用传统的绢、纸本、帆布或亚麻,而是使用仿丝绸的聚酯纤维,结合了水粉、色粉笔、油画颜料或丙烯等多种材料,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多元身份背景下文化的融合与距离,也在物理层面上体现出材料的异质结合。

个人简介

2016年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22年毕业于纽约帕森斯新学院,获美术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在纽约

程也的作品展出于纽约Latitude画廊和前波画廊、洛杉矶Make Room、NADA迈阿密博览会,北京798的伯年艺术空间、索卡艺术等。毕业作品收录于Artnet,e-flux 教育网,并在Artsy被评为《5位即将突破的艺术家》。

DING Qiao

丁 桥

丁桥

《精神现象学之玫瑰》

2014

工笔重彩

36 x 45 cm

丁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宫廷绘画的理论、方法与美学,包括水墨山水及南宋工笔花鸟。丁桥在创作上对这一传统技法和视觉艺术语言的当代探索则聚焦于东亚绘画的融合性及感官联动性——诗歌与音乐艺术中的声音元素与绘画中的视觉图像体验相互交织联动,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以及观者的想象与解读,结合画面中的空间、线条、图形及色彩,形成综合性的感官体验。

个人简介

1986年出生于山东

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工作生活于北京

HUANG Jingjie

黄靖杰

黄靖杰

《日出2》

2021

绢本设色

55 x 76 cm

黄靖杰的山水创作不仅是对纸张这一媒介的深入思考,也是他在主题上进行纵向延伸和探索的体现。通过折叠、分割、和穿插,艺术家在平面绘画中尝试了浅浮雕的效果,使画作本身生成出物性。黄靖杰近期的作品更呈现出东方性的探索,他利用绢的柔软和细腻,试图在折纸、山水、绢本这些软和硬的概念中寻找硬边几何和文人山水的平衡,从而更显画面的和谐构成。

同时,黄靖杰结合自己的观看经验,在经营位置、移步换景、画面留白的概念中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相恰。他以纸造景,从不断结构与解构的西方图像逻辑中“解脱”而出,从理性的色彩构成中回归到感性的内心色彩的表达。

个人简介

198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杭州

HU Linhong

胡林鸿

胡林鸿

《灯》

2022

纸本设色

27 x 24 cm

毕业自广西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胡林鸿在她的纸本水墨系列作品中持续着对结构和层次的观察和表达。在“澄明”系列中,胡林鸿延续了以往常画的一些老旧废弃人造物和垂死生物,但不再局限于人与物的关系中,而是更深入地探讨物的自然使用境域,让纯粹的直观外象与其所处境域的显现直接关联起来,使之隐而不显于画面之中,能更无声地诉说曾经存在过的意义。

作品中常见的废弃船只、灯具、变形的蝴蝶、飞蛾、塑料椅等物象,虽然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它们多与艺术家的家乡和海洋有关,这些物象更像一种纽带和精神支柱, 牵扯着自身与故里。

个人简介

1996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

硕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版画系

毕业自广西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胡林鸿在她的纸本水墨系列作品中持续着对结构和层次的观察和表达。在“澄明”系列中,胡林鸿延续了以往常画的一些老旧废弃人造物和垂死生物,但不再局限于人与物的关系中,而是更深入地探讨物的自然使用境域,让纯粹的直观外象与其所处境域的显现直接关联起来,使之隐而不显于画面之中,能更无声地诉说曾经存在过的意义。

作品中常见的废弃船只、灯具、变形的蝴蝶、飞蛾、塑料椅等物象,虽然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它们多与艺术家的家乡和海洋有关,这些物象更像一种纽带和精神支柱, 牵扯着自身与故里。

LV Fanhe

吕凡禾

吕凡禾

《盆景》

2019

纸本设色

113 x 69 cm

吕凡禾在她的绘画作品中专注于放大那些人们经常忽视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充满戏剧冲突的部分,由此赋予了平凡事物一种荒诞且富有挑衅意味的底色。她对生活的深刻体验、细致观察和反思生动地体现在了画作中。

个人简介

1993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LIU Yujun

刘禹君

刘禹君

《涌出的、无限的》

2023

纸本水墨

108 x 78 cm

刘禹君享受用绘画讲述无法言说之事,并于其中寻觅非理性视觉艺术的自我逻辑。因此,她的作品中往往带有模糊的叙事性,矛盾的力量、不自由的状态、生命力及其内在的荒诞感都是使她兴奋的创作点。

在近作中,她持续从人直接所处的虚拟场所以及物反射出的人的观察的目光这两个角度来探索人存在的状态,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打开作品的可能性。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96年

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在读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

LIN Zinan

林梓楠

林梓楠

《候鸟之四》

2023

绢本设色

60 x 60 cm

城市⼈的身体是向前倾斜的,形成⼀条流线型,时间被精确计算,时间不够⽤了。⽽在很多⼈的⽼家,却是另⼀情境,⽇出⽽作, ⽇落⽽息。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们习惯等待。时间并不真实,它就像⼀种介质,事情在其中发⽣,有的地⽅密度⼤,有的地⽅密度⼩。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流失着。交替地存在在这两种不同的时间感中,时⽽闲到觉得⾃⼰很渺⼩,时⽽忙得世界只有⾃⼰内⼼那么⼤。

这是林梓楠这⼀系列作品的来源:不为寻根问底问个究竟,旨在⽆限膨胀的宇宙中,脚踩着⽅⼨的⼟地,仰望星空。在如此永恒的时间中,⽤⾃⼰须臾的时光体味⽆穷。让幻想驰骋遥远的宇宙,浪漫的星海,鲲鹏也只能在指尖遨游,任我逍遥。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90年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学位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学位

MA Jun

马 君

马君

《小城往事·系列2》

2023

铅笔纸本

100 x 100 cm

马君的绘画作品呈现了一种戏剧性的自我表达。她在作品中细致地刻画了每个物体的独特形态,同时巧妙地将这些独特性融入更广泛的普世主题中,使被描绘的物体仿佛置于舞台聚光灯下,从而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在所有绘画媒介中,马君偏爱使用简单的铅笔在纸上画线,并逐渐将其风格简化为垂直的短线。在七年间,她持续实践着这一方法,似乎要呈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以它的局限作为它的无限。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灵感来源于她对雨水的观察:雨中,所有的边缘变得模糊不清,万物显得柔和而带有忧伤,仿佛雨水以拟人化的方式使世界变得遥远和疏离。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将铅笔的使用推向了极致:画面中的竖直线条不仅是绘画的一种语言,更像是行为艺术的表现,遍布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生动的氛围。这些线条描绘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映照,仿佛在无歌词的旋律中哼唱着情绪,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自然的交融。

个人简介

1987年出生于河北

2011年学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4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美术学院现代油画工作室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SUN Jing

孙 静

孙静

《望镜梳妆》

2022

纸本丙烯

80 x 60 cm

孙静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投射,她通过重构记忆或想象中的场景,创造出一个架空而充满微妙情感的时空。孙静的画作常以人物为主角,人物和场景间产生的情感关系是她作品的核心。她专注于探索人的情绪的丰富性和微妙性,如青春的懵懂、蓄势待发的情欲,以及暧昧和若即若离的氛围。

孙静早期对于女性形象主题的创作受到中国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但她不满足于传统范式,进一步结合西方科学绘画,在东西方艺术表达传统之间寻找平衡。在布局上,孙静由舞台式构图转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屏”构图,在二维画面上利用屏风等元素划分出多重空间,创造出一种东方深闺丽人式的、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独立空间感,进一步展开对于传统与现代、公共与私密空间关系的探索。

个人简介

1986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200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WU Mingyi

吴茗依

吴茗依

《无题》

2023

绢本设色

34 x 40.5 cm

“生命感”是吴茗依在绘画中持续表达的主题,如老子《道德经》所言:“致虚极,守静笃。” 艺术家在作品中追求的正是这种虚空与安静的生命状态。不论是花卉还是贝壳,它们都是时间的隐喻。墨色在绢布上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就像人的生命,在时间的叠加、累积中,缓缓生长,显现出不同的状态。

个人简介

1994年 生于浙江杭州

2016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 获学士学位

2019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WANG Zhongyu

王中宇

王中宇

《夜宴图·吟酒》

2023

绢本设色

56 x 60 cm

王中宇的绘画风格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出一种戏剧化的生活蒙太奇。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色彩和技法被用于描绘当代生活,创造出现代视觉体验的同时,保留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形式上,他采用唐代人物的憨态和形象,将其置于养懒文化的现代背景中,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表现。这种跨时代的结合,展现了古今人类生活方式的对比和融合。

在创作中,王中宇追求寓动于静的美感。他认为中国画本质上是含蓄、寂静、深远的,因此,他的人物画在构图安排上通过形式语言的整体强化达到以静显动的视觉效果,在造型表现上借助自身的审美取向获得静中有动的画面趣味。

个人简介

1988年生于黑龙江省

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南京

王中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书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获2020年度江苏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资助、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项目资助。

XIE Ai

谢爱

谢爱

《硫磺与火》

2023

绢本设色

25 x 25 cm

谢爱在工笔重彩画的传统表达之上,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色彩和材质特长,引入西方的抽象、构成和装饰美学,通过造型、色彩和肌理的交织,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美感的作品。

此次展出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圣经》。在创作过程中,谢爱采用传统的绢本设色技法并加入了贴箔工艺,结合细腻的工笔线条和浓烈的色块,展现了多层次的造型和色彩肌理表达。《多结果子》和《果子》这两幅作品中,“果子”作为《圣经》中常见的象征,代表美好、荣耀和丰盛,象征着神的祝福;而另一幅作品《硫磺与火》描绘了《圣经》中所多玛和蛾摩拉城遭受神的惩罚的场景,硫磺则象征着洁净和神对恶人的惩罚。

个人简介

出生于北京

2007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为工笔人物创作与研究

YE Zi

叶紫

叶紫

《点痣》系列

2023

绢本设色

19 x 48.5 cm

叶紫通过工笔绘画的技法和语言,在现实与精神、物质与内心世界之间建立了独特的对话。她的作品在现实意义上处理图式和媒材,同时从女性视角对周遭世界进行持续的分析和书写。她利用重组的图像和叙事方式探讨客观存在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身体的触觉、生命与时间、主客环境关系等问题。

“身体”是叶紫创作的核心主题,她将身体视为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的载体以及与精神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画面中的身体与意象构成一种开放的关联,无论是内在部件器官还是外在机制躯体,都有物质机体和精神机能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因素,且始终处于相互转化的状态。

个人简介

1991年生于北京

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

ZHAI Yi

翟 翌

翟翌

《陨石》

2021

绢本设色

19 x 30 cm

翟翌在其作品中搭建了一个自我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墙壁上布满了艺术家想要表达的碎片状涂鸦。这些涂鸦通过立体的盒子形象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新整体。翟翌特别将盒子处理成具有“纸”一样的质感,从而看起来更易于拆卸、揉捏、折叠和破坏,表达出它们的暂时性、脆弱性和可塑性,而非永久和不变。

观者在观看这些“空间”时,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上帝视角的远距离观察方式,在避免过分注视单一图像的同时,也为观看的行为增加更多层次。眼睛象征着知晓和通识的窗口,在翟翌的许多画面中,这一“看”的主要器官占据了显著的位置,从而强调出视觉的重要性以及观看本身作为一种认知和感知行为的复杂性。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90年

2013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专业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方向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老总爷」
¥ 34
非遗版画「独脚五郎」
¥ 34
非遗版画「草甲」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