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过龙年——文物里的中国龙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活动时间:2023-11-18 至 2024-01-07

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门路甲9号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生肖文化与龙相关的图腾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龙,在中国代表着吉祥、繁荣和神秘,历史上最为隆重庆贺的新年,也大多都是每个生肖轮回里的龙年。

每十二年一轮回的“大过龙年”即将到来,在这阴霾尽去、瑞象频生的日子里,我们将于中华世纪坛特别呈现《喜乐过龙年——文物里的中国龙特展》,以“有龙则灵”的理念,结合200+件稀珍民间藏品,带领观众深入探索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龙的多样面貌,以及龙在中国信仰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信仰的象征。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龙信仰各具特色。本次展览,我们将展示诸如传统木雕、绘画、面具和皮影等民间文物艺术品200余件,希望通过不同地区和传统中有关龙主题文化的丰富呈现,促进观众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也致力于宣传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陈设计方面,我们将关于“龙”的文化图腾转换成当下观众更能接受的语言,采用古董真迹+场景设计+自媒体互动的新展览模式,打造3大沉浸式科普互动体验区,多维度展示龙与中国历史和信仰的交汇,让观众深刻意识到这些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提升人们对自身文化以及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新的龙年即将到来,让我们提前收下这份喜庆满满的“年货“,一同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以“龙的传人”的身份爱龙、敬龙、雕龙、画龙、绣龙,以龙伸张浪漫,以龙演绎超然的吧!

《屈原相公龙舟游湖图》【明】

纸本绘画,237cm×194cm

本次展出明代画作《屈原相公龙舟游湖图》,这幅画型制较大,人物众多,从上至下描写了岸上人群抬匾庆贺,湖中龙船相互竞渡,城隍、土地恭身迎接众位游湖人等大驾光临的热闹情景。整幅画作表达的场面应是庆祝五月端午节日,以龙的瑞象与喜气收瘟毒、驱邪秽、压火殃、扶正义的主题。

画面中间左侧,一船游湖,两男两女是为船客:前头端坐红衣相公,应是屈原;后边端坐一红衣女子,应是屈原的夫人。两人身边站立男女侍者,女侍作筛茶伺候之状。旗上写着“屈原相公”。诗人屈原爱国投江的悲剧故事被后人传颂,像画中游湖观景的生活性画面极其少见,作品精彩描绘了屈原热爱生活、投身世俗的美好一面。

《飞龙戏莲花宝鼎》【清】

皮影、37cmX67cm

中国民俗信仰,八卦中的水与火彼此平衡制约,但以龙为象征物的信仰中的水,也有离开五行的火而单独表征的意义,比如,水象征水平、平正,平正在,而歪邪去。本次展出的皮影《飞龙戏莲花宝鼎》尺寸较大,且是用整张优质皮革刻画而成,十分难得。皮影中,龙在水浪惊涛与山石竹林之中蜿蜒穿行,其间杂有莲花、莲籽、兵书和丹炉宝鼎等形象,画面丰满,内容丰富,渲染出一片威严神秘的意境:圣洁而通俗;高远也空灵;动感十足却也静谧优雅。

《二龙戏宝珠》【清】

刺绣帐帘,176cmX295cm

在中国民俗中,龙常被应用于重大仪典和审美场景,承载多种象征涵义:水的灵物、至高的权威、男性(与凤相对)、镇邪伟力等等。

此二龙戏宝珠刺绣,造型精美、构图绵密、气质伟岸。以俯视的角度看双龙昂首盘旋,宝珠携火;龙的身体和背景空间一律以摘枝红花满饰。在红的绣布底色上大量使用不同度数的暖色,以非常适度的暖灰色调绣制龙头,其间杂以黑的小色块,黑嘴衬白牙白须,灰面衬黑眼珠,红底配黑爪。在沉稳热闹的红色基调之间,绝无大绿、纯蓝之类的对比色相,使作品整体色调显得凝重、庄严,甚是典雅。底边海浪以黑、黄、红、灰四色交替形成斜纹直线,其中饰摘枝花,构图统一且富有变化和节奏。

该刺绣作品针法主要以平绣、盘线、拖针、穿针、缝线为主。平绣不拉长线,因而经久耐用;盘线密集缝针,因而紧板。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好人相逢」
¥ 32
云南甲马版画
¥ 32
非遗版画「龙王娘娘」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