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桐的最新个展《NUN-5》由德玉堂与艺术家首次合作呈现。本次展览汇聚了付小桐近期的纸上针孔和雕塑作品。作为自2020年疫情以来的第五次个展,《NUN-5》的作品创作源自于对人类灾难、记忆和真相等主题的思考。
215,670孔,手工宣纸,80 x 100 cm,2023
NUN-5-1,43.5 x 9.5 x 9.5 cm,不锈钢,2023
这次个展的一系列新作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5年一件名为《无题》的作品,艺术家用打孔器在手工宣纸上打出无数大小不一的孔洞。透过光,这些孔洞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细胞,原本不透明的宣纸变成了透明的。付小桐解释道:“我一直努力去洞悉事物背后的真相,但真相通常呈现出多重复杂的面貌。”
无题,手工宣纸,160 x 200 cm,2015
生命能量的生成与转化一直是付小桐艺术实践的基石。她的创作材料和观念保持高度开放性和思辨性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东方美学特质。“NUN”作为她近年持续采用的个展名称,源自上古时期的一种古老生命混沌体,是宇宙能量的接受者和传递者,在古埃及被称为“大地母神”,而在现代英文字典里意指“修女”。艺术家认为,生命的能量受制于意识,这种意识同时包含可感知和不被感知的部分。
429,600孔,手工宣纸,200 x 160 cm,2022-2023
通过创作,她希望探索在社会表象之下,意识是如何引导个体或群体的能量持续向某个方向发展的。在付小桐看来,人类的群体意识就像一个灰暗幽深的黑洞,无论是宗教、哲学、政治还是社会团体,都是通过改变人的意识而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容器”,即“生命能量体”。个人的意识受制于这个集体,并被逐渐植入其中,却不自知。为对抗这种潜在的“意识导向”,她长期通过密集的“纸上针孔”创作来“清空”自己,试图进入一种无差别的“纯净”状态。
NUN-5-3,47.5 x 17 x 13.7 cm,不锈钢,2023
29,465孔,手工宣纸,50 x 50 cm,2023
在本次个展中,观众可以看到抽象的太阳光子;被能量包围的两个运行中的原点;流动的生命形态;被分割的古希腊神像,其长长的手臂穿越大地,指向远方;以及一个难以辨识性别的巨大肖像,一条神秘的小蛇爬行在其额头上等,这些元素建立起现实与历史之间的隐秘关联。
68,508孔、77,176孔、130,095孔、56,220孔,手工宣纸,60 x 53 cm; 60 x 60 cm; 81 x 80 cm; 62 x 60 cm,2023
NUN-5-1 30,162孔,手工宣纸,100 x 60 cm,2023
通过纸上针孔和立体雕塑,付小桐将现实与原始意象、古代神话与信仰结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拓展。开始创作人物肖像与抽象形体结合的新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也更为开阔,标志着她摆脱现实束缚,更深入地探索内在意识的新的开始。
80,070孔、87,135孔、87,135孔,手工宣纸,60 x 80 x 3 cm,2023
369,256孔,手工宣纸,121.5 cm x 105 cm,2022-2023
付小桐
1976 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后于 2013 获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从 2001 年至今任教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生活于北京。
作品分为纸上针孔和空间装置两大类型,纸上作品在延用中国传统手工宣纸和中国女性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对宣纸和笔墨、针和线之间,在运用与表达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新的思考与拓展;另一部分空间装置、雕塑和行为影像作品,通过借用古埃及混沌之神“NUN”的名字,展开对远古人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等的探寻。
2019 年荣获香港 SOVEREIGN 亚洲艺术基金会和《Vogue》香港杂志社共同颁发的首届亚洲女性艺术家奖。作品被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美国富达艺术投资、中国浙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